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十分 shí fēn
(1).按十等分划分。《周礼·考工记·凫氏》:“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是故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鉦间,以其一为之厚。”
(2).犹十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若臣者,徒观迹於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水浒传》第五六回:“ 徐寧 见他又走不动,因此十分中只有五分防他。”
(3).充分,十足。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之十四:“何处春深好?春深痛饮家。十分杯里物,五色眼前花。” 宋 苏辙 《书传灯录后》:“若执斧问之而缩颈畏避,则十分凡夫,无足取矣!” 元 黄庚 《江村》诗:“十分春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4).副词。犹全部。《诗·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唐 孔颖达 疏:“又,卒章‘顷筐塈之’,谓梅十分皆落,梅实既尽。” 明 刘基 《绝句》之四:“一树穠华半夜风,平明枝上十分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陈秀才 自此恢復了庄,便将餘财十分作家,竟成富室。”
(5).副词。非常,极,很。表示程度高。 宋 苏轼 《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明 李贽 《与杨凤里书》:“世间人有家小、田宅、禄位、名寿……性命非一,自宜十分稳当。” 丁玲 《母亲》:“不过 曼贞 她们终不十分和她接近。” ——《漢語大詞典》
(2).犹十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若臣者,徒观迹於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水浒传》第五六回:“ 徐寧 见他又走不动,因此十分中只有五分防他。”
(3).充分,十足。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之十四:“何处春深好?春深痛饮家。十分杯里物,五色眼前花。” 宋 苏辙 《书传灯录后》:“若执斧问之而缩颈畏避,则十分凡夫,无足取矣!” 元 黄庚 《江村》诗:“十分春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4).副词。犹全部。《诗·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唐 孔颖达 疏:“又,卒章‘顷筐塈之’,谓梅十分皆落,梅实既尽。” 明 刘基 《绝句》之四:“一树穠华半夜风,平明枝上十分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陈秀才 自此恢復了庄,便将餘财十分作家,竟成富室。”
(5).副词。非常,极,很。表示程度高。 宋 苏轼 《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明 李贽 《与杨凤里书》:“世间人有家小、田宅、禄位、名寿……性命非一,自宜十分稳当。” 丁玲 《母亲》:“不过 曼贞 她们终不十分和她接近。” ——《漢語大詞典》
潋滟(瀲灩,瀲灧)liàn yàn
亦作“ 瀲灎 ”。
(1).水波荡漾貌。《文选·木华〈海赋〉》:“浟湙瀲灩,浮天无岸。” 李善 注:“瀲灎,相连之貌。”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佶栗金虯石潭古,勺陂瀲灎幽修语。” 唐 方干 《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诗:“势横緑野苍茫外,影落平湖瀲灩间。”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湖光瀲灩接晴空,山色有无中。”
(2).水满貌。泛指盈溢。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其色瀲灩於颜间,其声发而为文章。” 宋 范成大 《续长恨歌》:“金杯瀲灩晓粧寒,国色天香胜牡丹。” 明 唐寅 《题画》诗:“秋老芙蓉一夜霜,月光瀲灩荡湖光。”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鬱金瀲灩光生彩,请君宽饮开怀。”
(3).光耀貌。 唐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树色参差緑,湖光瀲灩明。”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楔子:“色笼茐,光瀲灩。”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初照瀲灎黄金波,团圆白玉盘青天。”
瀲灧:1.水波荡漾貌。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范仆射故宅》诗:“瀲灧故池水,苍茫落日暉。” 宋 司马光 《龙女祠更相酬和》诗:“荷花折尽不归去,瀲灧扁舟不易胜。”
(2).水满貌。 宋 欧阳澈 《玉楼春》词之二:“香丝篆裊一帘秋,瀲灧十分浮蚁緑。” 明 李梦阳 《上元访杜炼师》诗:“玉杯瀲灧赤玛瑙,织罽四角银麒麟。”
(3).光耀貌。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一坐遂尽如秋天夜晴,月色瀲灧,则秋毫皆得睹。” 碧野 《汉水滔滔》:“这丰富的水量使 江汉平原 波光潋滟。” ——《漢語大詞典》
(1).水波荡漾貌。《文选·木华〈海赋〉》:“浟湙瀲灩,浮天无岸。” 李善 注:“瀲灎,相连之貌。”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佶栗金虯石潭古,勺陂瀲灎幽修语。” 唐 方干 《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诗:“势横緑野苍茫外,影落平湖瀲灩间。”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湖光瀲灩接晴空,山色有无中。”
(2).水满貌。泛指盈溢。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其色瀲灩於颜间,其声发而为文章。” 宋 范成大 《续长恨歌》:“金杯瀲灩晓粧寒,国色天香胜牡丹。” 明 唐寅 《题画》诗:“秋老芙蓉一夜霜,月光瀲灩荡湖光。”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鬱金瀲灩光生彩,请君宽饮开怀。”
(3).光耀貌。 唐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树色参差緑,湖光瀲灩明。”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楔子:“色笼茐,光瀲灩。”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初照瀲灎黄金波,团圆白玉盘青天。”
瀲灧:1.水波荡漾貌。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范仆射故宅》诗:“瀲灧故池水,苍茫落日暉。” 宋 司马光 《龙女祠更相酬和》诗:“荷花折尽不归去,瀲灧扁舟不易胜。”
(2).水满貌。 宋 欧阳澈 《玉楼春》词之二:“香丝篆裊一帘秋,瀲灧十分浮蚁緑。” 明 李梦阳 《上元访杜炼师》诗:“玉杯瀲灧赤玛瑙,织罽四角银麒麟。”
(3).光耀貌。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一坐遂尽如秋天夜晴,月色瀲灧,则秋毫皆得睹。” 碧野 《汉水滔滔》:“这丰富的水量使 江汉平原 波光潋滟。” ——《漢語大詞典》
苦难(苦難)kǔ nàn
(1).苦痛、灾难;艰难困苦。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有怀谁能已,聊用申苦难。”《水浒传》第五三回:“把我撇在此间,教我受此苦难。” 清 唐甄 《潜书·劝学》:“道者,其中无苦难之事,有便安之利。”
(2).指遭苦痛和灾难。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十三年来 斯诺 在苦难的 中国 采访了不少重要人物,经历了不少重要事件。” ——《漢語大詞典》
(2).指遭苦痛和灾难。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十三年来 斯诺 在苦难的 中国 采访了不少重要人物,经历了不少重要事件。” ——《漢語大詞典》
把 bǎ/bà《國語辭典》
把 [ bǎ ]
动- 握住、拿著。如:「把手言欢」、「把住栏干」。《说文解字·手部》:「把,握也。」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看守。如:「把守」、「把关」。唐·贯休〈古塞下曲〉七首之一:「下营依遁甲,分帅把河隍。」《水浒传·第六一回》:「守门的左右约有四五十军士,簇捧著一个把门的官人在那里坐定。」
- 给与。《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虞家小厮又悄悄的从后门叫了一个卖草的,把他四个钱。」
- 抱著小孩大小便。如:「把屎」、「把尿」。
- 量词:➊ 计算有柄、有把手器物的单位。如:「一把刀」、「两把伞」。➋ 计算成束的长条状物品的单位。如:「一把葱」、「两把筷子」、「三把火把」。➌ 计算手所能盈握数量的单位。如:「一把盐」、「两把花生米」。➍ 计算手部动作的单位。如:「推他一把」、「拉你一把」。➎ 计算火的单位。如:「放一把火」、「一把怒火」、「一把无名火」。
- 表示约数。如:「丈把长」、「个把钟头」。《儒林外史·第二回》:「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著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
- 将:➊ 表示处理、处置的意思。如:「把门关上」、「把脸洗净」。➋ 表示致使、导致的意思。如:「把他惹恼了」、「把你气哭了」、「把我急疯了」。
- 被。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这明明是天赐我两个横财,不取了他的,倒把别人取了去。」
把 [ bǎi ]
介- (一)1.之又音。
把 [ bà ]
名- 柄,器具上便于手拿的部分。如:「枪把」、「刀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一·礼记音义之一》:「把中,音霸,手执处也。」也称为「把儿」、「把子」。
- 花、叶或果实等的梗子。如:「花把儿」、「叶把儿」。
三叠(三疊)sān dié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复再三,称三迭。 宋 苏轼 《仇池笔记·阳关三迭》:“余在 密州 , 文勛 长官以事至 密 ,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2).三首。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词》:“是夜宿於驛,梦 李白 相见於山间。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闻杜鹃,作《竹枝词》三叠,世传之不子细,忆集中无有,三诵而使之传焉。’”
(3).犹三通,三遍。 宋 梅尧臣 《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诗:“书之空自知,城上鼓三叠。”
(4).犹三折。指 庐山 三迭泉 。 宋 戴复古 《庐山》诗:“九叠屏风三叠水,更无诗句可形容。” 元 李洞 《庐山记》:“四围峦障欲合,泉若琼帘,从空悬布,为三叠而下。” ——《漢語大詞典》
(2).三首。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词》:“是夜宿於驛,梦 李白 相见於山间。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闻杜鹃,作《竹枝词》三叠,世传之不子细,忆集中无有,三诵而使之传焉。’”
(3).犹三通,三遍。 宋 梅尧臣 《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诗:“书之空自知,城上鼓三叠。”
(4).犹三折。指 庐山 三迭泉 。 宋 戴复古 《庐山》诗:“九叠屏风三叠水,更无诗句可形容。” 元 李洞 《庐山记》:“四围峦障欲合,泉若琼帘,从空悬布,为三叠而下。” ——《漢語大詞典》
凉 ( 涼 ) liáng/liàng《國語辭典》
- 「凉 」的异体字。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忍 rěn《國語辭典》
忍 [ rěn ]
动- 含容。《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承受。《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 抑制、强抑。如:「忍俊不住」。《楚辞·屈原·离骚》:「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 愿意、能够。汉·王符《潜夫论·忠贵》:「宁见朽贯千万,而不忍赐人一钱。」南唐·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词:「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 狠心、不仁慈。如:「残忍」。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副-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