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处。阑干不见,旧时歌侣。
小姑江上路。暝云低抹,短亭烟树。水驿风来,催送小舟三五。
一片罗裙血色,又衬出、斜阳天暮。凝望处。阑干不见,旧时歌侣。
廿年梦到江州,怅玉垒云荒,乱鸦迷渡。九派潮声,未抵四弦凄苦。
旗影那边城郭,暗簇上、青磷无语。愁欲赋。楼船迸催更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凝望 níng wàng
(1).注目远望。 南朝 梁 江淹 《步桐台》诗:“寂听积空意,凝望信长怀。” 唐 元稹 《莺莺传》:“正是断肠凝望际,云心捧得 嫦娥 至。”《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范式 去后, 劭 凝望堕泪, 式 亦回顾泪下。”
(2).注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女学生凝望着他黝黑多皱的脸,等待着他的回答。”
(3).期望;盼望。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催试》:“你着鞭须及早,行迈好徜徉,但愿一举成名,慰人凝望。” 明 李东阳 《次韵答邵国贤提学》之二:“累月君闻讣,经年我得书,传疑终作信,凝望摠成虚。” ——《漢語大詞典》
(2).注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女学生凝望着他黝黑多皱的脸,等待着他的回答。”
(3).期望;盼望。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催试》:“你着鞭须及早,行迈好徜徉,但愿一举成名,慰人凝望。” 明 李东阳 《次韵答邵国贤提学》之二:“累月君闻讣,经年我得书,传疑终作信,凝望摠成虚。”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阑干(闌干)lán gān
(1).横斜貌。 三国 魏 曹植 《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金 史肃 《宿睦村》诗:“阑干河汉已西倾,独坐披衣过五更。” 陈三立 《十月十四夜饮秦淮酒楼闻陈梅生侍御袁叔舆户部述出都遇乱事感赋》诗:“霜月阑干照头白,天涯为念旧恩存。” 鲁迅 《集外集拾遗·〈亥年残秋偶作〉诗》:“竦听荒鸡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2).借指北斗。 明 杨基 《岳阳楼》诗:“春色醉 巴陵 ,阑干落 洞庭 。”
(3).纵横散乱貌;交错杂乱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王与夫人叹曰:‘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言竟掩面,涕泣阑干。”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之二:“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 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澹万里凝。” 清 钱谦益 《答新安方望子投诗枉访》诗:“茧穴鸡窠正怯寒,清晨剥啄响阑干。”
(4).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 北倚阑干。”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含情佇立凭阑干,远峰漠漠登楼看。” 冰心 《往事二》五:“我看见船尾的阑干,与暗灰色的天末的水平线,互相重迭起落,高度相去有五六尺。”
(5).眼眶。 宋 毛滂 《惜分飞》词:“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元 熊忠 《古今韵会举要·十四寒·干》:“又眼眶谓之阑干。”
(6).方言。镶在衣服上的花边。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一:“我前天才叫人买了一件衣料同周身的阑干回来,你拿去做棉袄穿,算是我送你的一点情谊。”自注:“在 光绪 中叶,即是在一八九○年前后, 四川 女人服装是上衣下裙。上衣除青缎驼肩、绣花颜色缎挽袖外,还要通身缘一道缎锦辫子。这辫子,便叫阑干。”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北斗。 明 杨基 《岳阳楼》诗:“春色醉 巴陵 ,阑干落 洞庭 。”
(3).纵横散乱貌;交错杂乱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王与夫人叹曰:‘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言竟掩面,涕泣阑干。”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之二:“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 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澹万里凝。” 清 钱谦益 《答新安方望子投诗枉访》诗:“茧穴鸡窠正怯寒,清晨剥啄响阑干。”
(4).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 北倚阑干。”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含情佇立凭阑干,远峰漠漠登楼看。” 冰心 《往事二》五:“我看见船尾的阑干,与暗灰色的天末的水平线,互相重迭起落,高度相去有五六尺。”
(5).眼眶。 宋 毛滂 《惜分飞》词:“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元 熊忠 《古今韵会举要·十四寒·干》:“又眼眶谓之阑干。”
(6).方言。镶在衣服上的花边。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一:“我前天才叫人买了一件衣料同周身的阑干回来,你拿去做棉袄穿,算是我送你的一点情谊。”自注:“在 光绪 中叶,即是在一八九○年前后, 四川 女人服装是上衣下裙。上衣除青缎驼肩、绣花颜色缎挽袖外,还要通身缘一道缎锦辫子。这辫子,便叫阑干。” ——《漢語大詞典》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旧时(舊時)jiù shí
过去,昔日。《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閒饗卫士於南宫,因閲视旧时衣物。”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五年前,我同一位知县到 广东 赴任去,在 三牌楼 找着一个旧时老邻居。”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邑庙新辟商场极绚烂,顾求旧时担饧粥者弗可得。”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動-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侣 ( 侶 ) lǚ
侣 [ lǚ ]
- 伴:~伴。伴~。爱~。情~。旧~。
- 结为伴侣:“~鱼虾而友麋鹿”。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