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涵泳 hán yǒng
(1).潜游。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羡轻魵之涵泳,观翔鸥之落啄。”
(2).浸润;沉浸。 唐 韩愈 《禘祫议》:“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今幸遭逢有道之朝,登崇俊良,凡有血气者莫不涵泳歌舞于神化之中。”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序》:“吾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
(3).深入领会。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正 渊明 诗意,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 西京 以还至六朝及 韩 柳 ,便须銓择佳者,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九:“熟绎上下文,涵泳以求其立言之指,则差别毕见矣。” ——《漢語大詞典》
(2).浸润;沉浸。 唐 韩愈 《禘祫议》:“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今幸遭逢有道之朝,登崇俊良,凡有血气者莫不涵泳歌舞于神化之中。”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序》:“吾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
(3).深入领会。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正 渊明 诗意,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 西京 以还至六朝及 韩 柳 ,便须銓择佳者,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九:“熟绎上下文,涵泳以求其立言之指,则差别毕见矣。” ——《漢語大詞典》
研精 yán jīng
(1).尽心;专心。 三国 魏 曹操 《请爵荀彧表》:“ 彧 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鋭,以抚庶事。”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功。”
(2).穷究精义。《后汉书·卢植传》:“少与 郑玄 俱事 马融 ,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晋 张华 《励志》诗:“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躭道,安有幽深。”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 朱穆 好学,中食忘飱; 譙周 研精,欣然独笑。”
(3).犹精研。《后汉书·曹褒传》:“﹝ 褒 ﹞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 叔孙通 为 汉 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论也者,弥纶羣言而研精一理者也。”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 寀 ﹞幼有俊材,服膺儒术,研精道训,务究本源。”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士之欲得志於时者,莫不研精学问,标新领异,以自取重。” ——《漢語大詞典》
(2).穷究精义。《后汉书·卢植传》:“少与 郑玄 俱事 马融 ,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晋 张华 《励志》诗:“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躭道,安有幽深。”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 朱穆 好学,中食忘飱; 譙周 研精,欣然独笑。”
(3).犹精研。《后汉书·曹褒传》:“﹝ 褒 ﹞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 叔孙通 为 汉 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论也者,弥纶羣言而研精一理者也。”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 寀 ﹞幼有俊材,服膺儒术,研精道训,务究本源。”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士之欲得志於时者,莫不研精学问,标新领异,以自取重。” ——《漢語大詞典》
二十
南北朝 刘孝威 骢马驱 十五官期门,二十屯边徼。
唐 卢纶 从军行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唐 韩愈 短灯檠歌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唐 白居易 杂曲歌辞 悲哉行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唐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
唐 温庭筠 送崔郎中赴幕 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飞二十年。
唐 徐铉 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不是多情成二十,断无人解访贫家。 ——《骈字类编》
唐 卢纶 从军行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唐 韩愈 短灯檠歌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唐 白居易 杂曲歌辞 悲哉行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唐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
唐 温庭筠 送崔郎中赴幕 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飞二十年。
唐 徐铉 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不是多情成二十,断无人解访贫家。 ——《骈字类编》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 见“余”。
- 姓。
天人 tiān rén
(1).指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人。《庄子·天下》:“不离於宗,谓之天人。”
(2).天和人。《后汉书·班彪传下》:“往者 王莽 作逆, 汉 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 宋 司马光 《答李大卿孝基书》:“阴阳之道,在天为寒燠雨暘,在国为礼乐刑赏,在心为刚柔缓急,在身为飢饱寒热,此皆天人之所以存,日用而不可免者也。”参见“ 天人感应 ”。
(3).指仙人;神人。 晋 葛洪 《神仙传·张道陵》:“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三国志·魏志·曹仁传》:“ 矫 等初见 仁 出,皆惧,及见 仁 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汝阳 让帝 子,眉宇真天人。”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东坡 ,天人也。凡作一文,必有深旨。”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五:“因你本是个女神,本是个天人。”
(4).特指天子。《晋书·应贞传》:“顺时贡职,入覲天人。” 唐 沈佺期 《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诗:“庙略天人授,军麾相国持。” ——《漢語大詞典》
(2).天和人。《后汉书·班彪传下》:“往者 王莽 作逆, 汉 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 宋 司马光 《答李大卿孝基书》:“阴阳之道,在天为寒燠雨暘,在国为礼乐刑赏,在心为刚柔缓急,在身为飢饱寒热,此皆天人之所以存,日用而不可免者也。”参见“ 天人感应 ”。
(3).指仙人;神人。 晋 葛洪 《神仙传·张道陵》:“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三国志·魏志·曹仁传》:“ 矫 等初见 仁 出,皆惧,及见 仁 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汝阳 让帝 子,眉宇真天人。”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东坡 ,天人也。凡作一文,必有深旨。”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五:“因你本是个女神,本是个天人。”
(4).特指天子。《晋书·应贞传》:“顺时贡职,入覲天人。” 唐 沈佺期 《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诗:“庙略天人授,军麾相国持。” ——《漢語大詞典》
策 cè《國語辭典》
策 [ cè ]
名- 馬鞭。《左傳·文公十三年》:「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文選·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 枴扙。《淮南子·墬形》:「夸父棄其策,是為鄧林。」《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 蓍草稱為「策」。《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夫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宋·王安石〈禮樂論〉:「是故天之高也,日月星辰陰陽之氣,可端策而數也。」
- 計謀。如:「獻策」、「束手無策」。《戰國策·秦策一》:「臣出必故之楚,以順王與儀之策,而明臣之楚與不也。」
- 古代以竹簡記事然後連編成策。《孟子·盡心下》:「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通「冊」。
- 文體名。內容以陳述政事的計畫為主。漢·武帝〈詔賢良〉:「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
- 永字八法之一,為斜書向上之一筆。
- 姓。如明代有策敏。
- 鞭打、驅使。如:「策馬前進」。《楚辭·宋玉·九辯》:「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乘白馬而不前,策青騾而轉礙。」
- 督促、勉勵。南朝齊·蕭子良〈與孔中丞稚珪書〉:「孜孜策勵,良在於斯。」《宋史·卷四三四·葉適傳》:「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勵期望者誰乎?」
- 扶、拄。《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宋·盧袓皋〈浣溪沙·午睡醒來〉詞:「午睡醒來策瘦筇,幾痕茸綠徑苔封。」
献 ( 獻 ) xiàn
献 [ xiàn ]
- 恭敬庄严地送给:奉~。贡~。捐~。~身。~礼。借花~佛。
- 表现出来:~技。~艺。~媚。~丑。
- 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
黄金阙(黄金闕)huáng jīn què
比喻月宫。 宋 欧阳修 《内直对月寄子华舍人持国廷评》诗:“水精宫锁黄金闕,故比人间分外寒。”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