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龙吟(龍吟)lóng yín
(1).龙鸣。亦借指大声吟啸。《文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李善 注:“言己从容吟啸,类乎龙虎……《淮南子》曰:龙吟而景云至,虎啸而谷风轃。”《易·乾》“云从龙” 唐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
(2).形容箫笛类管乐器声音响亮。《初学记》卷二八引 南朝 梁 刘孝先 《咏竹诗》:“谁能製长笛,当为作龙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三:“笛奏龙吟水,簫鸣凤下空。” 元 郭钰 《和袁方茂才秋夜宴集》:“月明湖水龙吟细,云度 吴 山雁到稀。”
(3).形容声音深沉或细碎。 宋 陆游 《题庵壁》诗:“风来松度龙吟曲,雨过庭餘鸟迹书。” 明 刘基 《题石末元帅扇上有陈大初画松》诗:“永夜高风吹万窍,商声满地作龙吟。”《红楼梦》第二六回:“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4).形容语声洪亮。 唐 吕岩 《勉牛生夏侯生》诗:“鹤形兮龟骨,龙吟兮虎颜。”
(5).喻指君主的号令。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萃,固非偶然也。” ——《漢語大詞典》
(2).形容箫笛类管乐器声音响亮。《初学记》卷二八引 南朝 梁 刘孝先 《咏竹诗》:“谁能製长笛,当为作龙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三:“笛奏龙吟水,簫鸣凤下空。” 元 郭钰 《和袁方茂才秋夜宴集》:“月明湖水龙吟细,云度 吴 山雁到稀。”
(3).形容声音深沉或细碎。 宋 陆游 《题庵壁》诗:“风来松度龙吟曲,雨过庭餘鸟迹书。” 明 刘基 《题石末元帅扇上有陈大初画松》诗:“永夜高风吹万窍,商声满地作龙吟。”《红楼梦》第二六回:“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4).形容语声洪亮。 唐 吕岩 《勉牛生夏侯生》诗:“鹤形兮龟骨,龙吟兮虎颜。”
(5).喻指君主的号令。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萃,固非偶然也。” ——《漢語大詞典》
翻翠
王祯芟麦歌粒饱芒森密如彗顿失前时浪翻翠 ——《韵府拾遗 寘韵》
盖 ( 蓋 ) gài/gě/hé
盖 [ gài ]
- 有遮蔽作用的东西:~子。锅~。瓶~。膝~。天灵~。
- 伞:雨~。
-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遮~。掩~。~浇饭。
- 压倒,超过:~世无双。
-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
- 用印,打上:~章。~戳子。
- 造(房子):~楼。翻~。
- 文言虚词(①发语词,如“~闻”;②表大概如此,如“~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未学也”)。
-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 姓。
- 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凤舞(凤舞)
南北朝 鲍照 代淮南王二首 其一 鸾歌凤舞断君肠。
南北朝 张正见 神仙篇 鸾歌凤舞集天台。金阙银宫相向开。
唐 李峤 风 带花疑凤舞,向竹似龙吟。 ——《骈字类编》
南北朝 张正见 神仙篇 鸾歌凤舞集天台。金阙银宫相向开。
唐 李峤 风 带花疑凤舞,向竹似龙吟。 ——《骈字类编》
奏 zòu《國語辭典》
奏 [ zòu ]
动- 进献。《汉书·卷七四·丙吉传》:「不得令晨夜去皇孙敖荡,数奏甘毳食物。」汉·王充《论衡·逢遇》:「以夏进𬬻,以冬奏扇。」
- 古代臣下向皇帝上书或进言。如:「启奏」。《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光遂复与丞相敞等上奏。」
- 吹弹乐器。如:「吹奏」、「伴奏」、「弹奏」、「演奏」、「独奏」。
- 显现、发生。如:「大奏奇功」、「奏效」。《明史·卷八四·河渠志二》:「(崇祯)帝趣鸠工,未奏绩而明亡。」
- 往、走。《新唐书·卷一五五·马燧传》:「比悦至,火止,气少衰,燧纵兵击之。悦败奏桥。桥已焚,众赴水死者不可计。」通「走」。
- 古代臣下向皇帝进呈的文书。如:「奏状」、「奏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
- 音乐高低抑扬的节拍。如:「节奏轻快」。
琅璈 láng áo
古玉制乐器。《汉武帝内传》:“ 王母 乃命诸侍女 王子登 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 董双成 吹云和之笙。” 宋 刘过 《贺新郎·平原纳宠姬能奏方响席上有作》词:“试一曲,琅璈初奏。” 明 高启 《蔡经宅》诗:“冷风吹动天乐鸣,璚簫琅璈和鸞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