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阁上(阁上)
唐 王建 霓裳词十首 其九 朝元阁上山风起,夜听霓裳玉露寒。
唐 刘禹锡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 ——《骈字类编》
唐 刘禹锡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 ——《骈字类编》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副-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动-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动-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唱酬(唱醻)chàng chóu
亦作“唱酧”。亦作“ 唱詶 ”。以诗词相酬答。 唐 白居易 《〈因继集〉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而又未忘少年时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復见前贤。” 明 唐寅 《送行》诗:“此日伤离别,还家足唱詶。” 清 吴伟业 《送山东耿中丞青藜》诗:“幕中壮士争超距, 稷下 高贤共唱酬。”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吟诗填词,那是所谓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漢語大詞典》
阁下(閣下)gé xià
(1).指在藏书阁中。《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 马融 伏於阁下,从 昭 受读。”
(2).指在官署之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王东亭 到 桓公 吏,既伏阁下, 桓 令人窃取其白事, 东亭 即於阁下更作,无復向一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刘尹 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无。”
(3).古代多用于对尊显的人的敬称。后泛用作对人的敬称。 唐 赵璘 《因话录·徵》:“古者三公开阁,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阁,所以世之书题有阁下之称……今又布衣相呼,尽曰阁下。” 唐 欧阳詹 《送张尚书书》:“前乡贡进士 欧阳詹 於 洛阳 旅舍再拜授僕人书,献尚书阁下:某同众君子伏在尚书下风久矣。”《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秀卿 开言道:‘小生是 李英 ,特到此访 张胜 兄弟,不知阁下是他何人?’”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六章:“日前承阁下盛情设宴,请我前去,适逢我因事不在,未能相会,深感遗憾。” ——《漢語大詞典》
(2).指在官署之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王东亭 到 桓公 吏,既伏阁下, 桓 令人窃取其白事, 东亭 即於阁下更作,无復向一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刘尹 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无。”
(3).古代多用于对尊显的人的敬称。后泛用作对人的敬称。 唐 赵璘 《因话录·徵》:“古者三公开阁,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阁,所以世之书题有阁下之称……今又布衣相呼,尽曰阁下。” 唐 欧阳詹 《送张尚书书》:“前乡贡进士 欧阳詹 於 洛阳 旅舍再拜授僕人书,献尚书阁下:某同众君子伏在尚书下风久矣。”《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秀卿 开言道:‘小生是 李英 ,特到此访 张胜 兄弟,不知阁下是他何人?’”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六章:“日前承阁下盛情设宴,请我前去,适逢我因事不在,未能相会,深感遗憾。” ——《漢語大詞典》
婉约(婉約)wǎn yuē
(1).和顺谦恭。《国语·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 韦昭 注:“婉,顺也;约,卑也。”《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后比得足下书,辞意婉约,有改往脩来之言。”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南郡 庞士元 闻 司马德操 在 潁川 ” 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其妇諫曰:‘人质所疑,君宜辨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 徽 曰:‘如君所言,亦復佳。’其婉约逊遁如此。”
(2).委婉含蓄。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属词婉约,缘情綺靡。”《明史·文苑传三·高叔嗣》:“其为诗,清新婉约,虽为 梦阳 所知,不宗其説。” 清 戴名世 《〈巢青阁集〉序》:“而其词则豪情艷趣,婉约缠绵,不涉淫哇之习。”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三二章:“ 纳兰性德 虽以婉约的小令为主,但偶有长调,亦见工力。”
(3).指文辞的柔美简约。 晋 陆机 《文赋》:“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4).柔美。 汉 王粲 《神女赋》:“扬娥微眄,悬藐流离。婉约綺媚,举动多宜。” 唐 康骈 《剧谈录·玉蕊院真人降》:“峩髻双鬟,无簪珥之饰,容色婉约,迴出於众。” 后蜀 毛熙震 《临江仙》词:“纤腰婉约步金莲。” 阿英 《〈察哈尔窗花〉叙记》:“至于 江 南一带,则具有明媚婉约、纤丽生动的特点。”
(5).悠扬婉转。 晋 成公绥 《啸赋》:“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騖而激扬。” ——《漢語大詞典》
(2).委婉含蓄。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属词婉约,缘情綺靡。”《明史·文苑传三·高叔嗣》:“其为诗,清新婉约,虽为 梦阳 所知,不宗其説。” 清 戴名世 《〈巢青阁集〉序》:“而其词则豪情艷趣,婉约缠绵,不涉淫哇之习。”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三二章:“ 纳兰性德 虽以婉约的小令为主,但偶有长调,亦见工力。”
(3).指文辞的柔美简约。 晋 陆机 《文赋》:“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4).柔美。 汉 王粲 《神女赋》:“扬娥微眄,悬藐流离。婉约綺媚,举动多宜。” 唐 康骈 《剧谈录·玉蕊院真人降》:“峩髻双鬟,无簪珥之饰,容色婉约,迴出於众。” 后蜀 毛熙震 《临江仙》词:“纤腰婉约步金莲。” 阿英 《〈察哈尔窗花〉叙记》:“至于 江 南一带,则具有明媚婉约、纤丽生动的特点。”
(5).悠扬婉转。 晋 成公绥 《啸赋》:“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騖而激扬。”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