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鸡栖树底声喔喔,鹤立螭坳望珠箔。

全思诚明代〕《题赵魏公秋林晓行画卷

王孙爱画心独苦,下笔天机妙今古。
凉风萧萧凉日落,蹇驴载我出林莽。
黄叶打头秋满身,青山对面如故人。
不须觅句灞桥雪,何用旅食京华春。
忆昔玉堂供奉日,一二词臣同夜直。
青绫被冷露华浓,金莲烛残河汉没。
鸡栖树底声喔喔,鹤立螭坳望珠箔。
凫緌散乱不成双,归老林泉有余乐。
临风掩卷老泪落,此画此人那可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鸡栖树底喔喔鹤立螭坳珠箔

鸡栖(雞棲)jī qī
亦作“鷄栖”。 见“ 鸡栖 ”。
亦作“ 鸡栖 ”。亦作“鷄栖”。亦作“鷄栖”。 1.鸡栖息之所,鸡窝。语本《诗·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后汉书·陈蕃传》:“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 朱伯厚 。” 宋 苏轼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诗:“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一本作“鷄栖”。《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今文鵷彩凤,误堕鷄栖中,岂不可惜?” 林纾 《畏庐漫录·伍氏》:“鸡栖尚餘五鸡,贼未尽取。”
(2).小车。 朱自清 《伯鹰有诗见及次韵奉酬》:“今世书生土不殊,鸡栖独乘日驰驱。”参见“ 鸡栖车 ”。
(3).皂角的别名。《三国志·魏志·刘放传》“然后帝崩”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放 资 久典机任。 献 肇 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復几?’指谓 放 资 。 放 资 惧,乃劝帝召 宣王 。” 唐 杜甫 《恶树》诗:“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皂荚》:“《广志》谓之鸡栖子, 曾氏 方谓之乌犀,《外丹本草》谓之悬刀。”  ——《漢語大詞典》
树底(树底)
唐 韩偓 残花 树底草齐千片净,墙头风急数枝空。
元 傅若金 上蔡 树底衣裳沾雾雨,马前灯火动星河。
元 范梈 五月二十日发雷州过徐文次驿候役者不至留二日 谁知树底春生月,独坐人间地尽头。
明 高启 题画 云间树底参差屋,借问谁家是贺家?  ——《骈字类编》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喔喔 wō wō
象声词。鸡鸣声。 唐 张籍 《羁旅行》:“晨鸡喔喔茅屋傍,行人起扫车上霜。”《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但闻水村喔喔晨鸡鸣,山寺隆隆晓鐘击。”《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申子平 听得五体投地佩服。再要问时,听窗外晨鸡已经喔喔的啼了。”  ——《漢語大詞典》
鹤立(鶴立)hè lì
(1).企望貌,盼望貌。 汉 应璩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土龙矫首於玄寺,泥人鹤立於 闕里 。”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寔怀鹤立企佇之心,敢復陈闻者,冀陛下儻发天聪而垂神听也。”
(2).形容瘦长者的站立状。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南唐 李建勋 《赠送致仕郎中》诗:“鹤立瘦棱棱,髭长白似银。”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 公度 长身鹤立,傲倪自喜。”
(3).突出。 清 方绚 《香莲品藻·凡品下中》:“置之鸡羣,居然鹤立。”
(4).肃立状。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四:“忽然军乐齐鸣,全场肃然鹤立。”  ——《漢語大詞典》
螭坳 chī ào
宫殿螭阶前坳处。朝会时为殿下值班史官所站的地方。 宋 司马光 《奉和始平公喜闻昌言修注》:“晓提麟笔依华盖,日就螭坳记圣言。”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四:“书题凤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学士荣。”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一·二书不分优劣》:“ 吴兢 、 韦述 、 令狐峘 皆金闺上彦,操笔 石渠 ; 刘昫 等因三人旧文为书,郎舍相踵,既出螭坳亲见,又遇 刘司从 之博洽,乃克成书。”参见“ 螭堦 ”、“ 螭首 ”。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1.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2.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4.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5.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1.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2.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3.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1.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珠箔 zhū bó
即珠帘。《汉武故事》:“ 武帝 起神室,以白珠织为箔。” 唐 李白 《陌上赠美人》诗:“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宋 刘秉 《七夕》诗:“珠箔风轻月似钩,还将锦绣结高楼。” 明 夏完淳 《怨晓月赋》:“美人二八兮捲珠箔,明月三五兮流华阁。” 清 汪懋麟 《东风第一枝》词:“喜六街高揭金幡,万户低垂珠箔。”参见“ 珠帘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