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玉斗谋臣怒,金瓯汉将功。

林大春明代〕《西楚霸王庙

四壁歌声起,凄凉入楚宫。清宵开武帐,杀气贯长虹。

壮士泣俱下,娇姬曲未终。重围疋马度,百骑一朝空。

泽国身仍健,田家计亦工。始知非力屈,信乃是天穷。

子弟嗟亡北,君王耻向东。霸图尽垓下,遗恨失关中。

玉斗谋臣怒,金瓯汉将功。苍茫易代后,寥落竟谁雄。

世事随流水,乾坤一楚弓。诸陵翳禾黍,古庙立椅桐。

山色彭城近,川原丰沛通。惟馀百战地,千古尚悲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玉斗谋臣金瓯汉将

玉斗 yù dǒu
(1).玉制的酒器。《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酌玉斗之英丽,照银杯之轻蚁。” 宋 辛弃疾 《破阵子·为范南伯寿》词:“掷地 刘郎 玉斗,掛帆 西子 扁舟。” 清 汪懋麟 《人日同诸子游得四十韵》:“争先持玉斗,攘臂劈银鳞。”
(2).宝器。喻社稷。《楚辞·王逸〈九思·怨上〉》:“将丧兮玉斗,遗失兮钮枢。”原注:“钮枢所以校玉斗,玉斗既丧,将失其钮枢,言放弃贤者逐去之一。一注云:钮枢、玉斗,皆所寳者。”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正以金衡委御,玉斗宵亡, 胡 贼凭陵,中原倾覆。”
(3).北斗星。 唐 李白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从弟幼成令问》诗:“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 唐 白居易 《洛川晴望赋》:“金商应律,玉斗西建。” 金 杨云翼 《应制白兔》诗:“光摇玉斗三千丈,气傲金风五百霜。”
(4).即玉衡,窥测天文之器。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玉斗调元协,金沙富国租。” 章炳麟 《訄书·订孔》:“虽然, 孔氏 ,古良史也,辅以 丘明 而次《春秋》,料比百家,若旋机玉斗矣。”
(5).玉制的斗形器物。《宋史·舆服志六》:“寳用玉,篆文,广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玉检高七寸,广二寸四分;厚四分;玉斗方二寸四分,厚一寸二分。”  ——《漢語大詞典》
谋臣(謀臣)móu chén
参与谋划或善于出谋划策的臣子。《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  ——《漢語大詞典》
怒 nù《國語辭典》

怒 [ nù ]

  1. 氣憤、生氣。如:「怒嗔」、「憤怒」、「惱怒」。《淮南子·天文》:「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唐·杜甫〈石壕吏〉詩:「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2. 譴責。《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禮記·內則》:「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怒之。」漢·鄭玄·注:「怒,譴責也。」
  1. 憤怒的情緒。如:「惱羞成怒」。《論語·雍也》:「不遷怒,不貳過。」
  1. 氣憤的、憤怒的。如:「怒氣衝天」、「怒火攻心」。
  2. 強健、雄勁。《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賈彪傳》:「賈氏三虎,偉節最怒。」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五·寺塔記》:「吳道子白晝地獄變,筆力勁怒。」
  3. 聲勢浩大、勁急。如:「怒濤」、「怒潮洶湧」。
  1. 旺盛。如:「心花怒放」。《莊子·外物》:「草木怒生。」
  2. 奮發。《莊子·逍遙遊》:「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唐·韓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詩:「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金瓯(金甌)jīn ōu
(1).金的盆、盂之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甌、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明史·钱龙锡传》:“帝倣古枚卜典,贮名金甌,焚香肃拜,以次探之。” 清 黄遵宪 《感事》诗:“金甌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2).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南史·朱异传》:“﹝ 武帝 ﹞尝夙兴至 武德閤 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甌,无一伤缺。’” 唐 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 梁 殿金甌破,火发 陈 宫玉树摧。” 清 秋瑾 《鹧鸪天》词:“金甌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3).酒杯的美称。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 明 沈采 《千金记·夜宴》:“碧月照金甌,银河灿珠斗。”  ——《漢語大詞典》
汉将(漢將)hàn jiàng
汉 代将军。亦借指其他汉族政权的将军。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拥旄为 汉 将,汗马出 长城 。”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 蓟门 谁自北, 汉 将独征西。”  ——《漢語大詞典》
功 gōng《國語辭典》

功 [ gōng ]

  1. 勋劳。如:「立功」、「歌功颂德」。《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2. 事情、工作。如:「功亏一篑」。《史记·卷八二·田单传》:「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北史·卷一一·隋高祖文帝本纪》:「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3. 成效。如:「事半功倍」、「徒劳无功」。《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 成就、事业。如:「丰功伟业」。《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5. 工夫。如:「用功」、「练功」。唐·韩愈〈答殷侍御书〉:「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
  6. 一种丧服。参见「功服 」条。
  7. 物理上称施于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施力方向所移动距离的乘积为「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