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良畴尽膏腴,丰年咏多稌。

倪谦明代〕《中村别业和草庐先生韵为临淮尹彭光赋

忆昔中村居,名流盛诗赋。百年何所馀,合抱当时树。

良畴尽膏腴,丰年咏多稌。况负邑城南,相违一舍许。

桑麻遂敷荣,牛羊乐孳乳。累累近古坟,宰木烟云昏。

日落双钟畔,惟应狐兔蹲。欲持一杯酒,往慰千载魂。

承家有贤令,馀庆知长存。尚期守兹业,绵绵在儿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良畴膏腴丰年

良畴(良疇)liáng chóu
良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 江 水又东逕 穴湖塘 ,湖水沃其一县,并为良畴矣。” 唐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渔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畴。” 清 赵翼 《过青田访刘诚意故宅》诗:“其上一洞天,良畴千顷闢。”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膏腴 gāo yú
(1).谓(土地)肥沃。《战国策·赵策四》:“今媪尊 长安君 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晋 左思 《吴都赋》:“其四野则畛畷无数,膏腴兼倍。” 宋 司马光 《药圃》诗:“ 三蜀 膏腴地,偏於药物宜。”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因为是广阔的盆地,而且是膏腴的盆地,所以从古以来 四川 号称为‘天府雄区’。”
(2).谓食物肥美。亦指肥美的食物。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凡养生之具,岂间定实,或以膏腴夭性,有以菽藿登年。”《南史·曹武传》:“僕妾蔬食,膳无膏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以白晳者、柔脆者、膏腴者,充魔王食,以粗材充众魔食。”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鱔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3).比喻文辞华美或美辞。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夫梓豫山积,非班匠不能成机巧;众书无限,非英才不能收膏腴。”《宋书·礼志一》:“ 孔子 既没,微言将絶,於是 丘明 退撰所闻而为之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 清 姚鼐 《题外甥马器之长夏校经图》诗:“其言若澹泊,其旨乃膏腴。”
(4).指富贵或富贵人家。《晋书·王国宝传》:“ 国寳 以中兴膏腴之族,惟作吏部,不为餘曹郎,甚怨望。”《周书·达奚震传》:“ 震 虽生自膏腴,少习武艺,然导民训俗,颇有治方。”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尚书雪冤狱》:“先是有结客 王可久 者,膏腴之室,岁鬻茗於江湖间,常获丰利而归。”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夫华族高门,膏腴世爵, 春秋 则代为执政,六朝则世戴金貂。”  ——《漢語大詞典》
丰年(豐年)fēng nián
丰收之年。《诗·小雅·无羊》:“众维鱼矣,实维丰年。” 唐 张说 《登歌》:“喜黍稷,屡丰年。”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十一:“农家值丰年,乐事日熙熙。” 清 张惠言 《书左仲甫事》:“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  ——《漢語大詞典》
咏 ( 詠 ) yǒng《國語辭典》
  1. 「咏 」的异体字。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稌 tú/shǔ《國語辭典》

稌 [ tú ]

  1. 植物名。即糯。禾木科稻属,一年生草本。茎高约一尺,中空有节。叶细长而尖,有平行脉,互生。秋月开花,穗状花序。米富黏性,供食用、制糕及酿酒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