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久惩拙,效颦更惭丑。
商籥严次律,尧蓂届中候。白露下高梧,凉飙递疏柳。
玉堂属永夜,金樽集良友。行伫素轮出,坐敞华宴久。
初瞻碧云腹,忽吐沧海口。高凌灏气上,独出黄道右。
九霄豁清明,万里破昏黝。钧天静聆曲,广殿细见牖。
兔壮玉赑屃,桂老枝蚴蟉。窃丹想仙术,弄斧慨神手。
合璧瑞已徵,倚玉会斯偶。肥燖蓟兆羖,香荐江南酒。
伏雌始见抱,鲜鲂初脱罶。时果饤枣栗,园蔬杂姜韭。
露葵甘若荠,霜梨脆胜藕。醉欢互促膝,雄辩或挥肘。
骋博探九丘,钩秘紬二酉。善谑竞语捷,联赋诧韵陡。
射隐角三三,推数穷九九。清辉转娟媚,凉意亦䬀浏。
夜静数警柝,更深屡瞻斗。共欣良愿惬,载感皇恩厚。
清切登紫闼,逍遥曳华绶。愧微衔环报,庶勉介石守。
学步久惩拙,效颦更惭丑。抒章倘予诲,一报琼与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学步(學步)xué bù
(1).见“ 学步邯郸 ”。
(2).(小孩)学习走步。亦比喻学习做,学习从事。 宋 陆游 《三山杜门作歌》之一:“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孙中山 《建国方略·民权初步序》:“孩提之举步也,必有保母教之。今国民之学步,亦当如是。” 郭小川 《乡村大道》诗:“当我脱离了娘怀,也还不得不在上面学步。” ——《漢語大詞典》
(2).(小孩)学习走步。亦比喻学习做,学习从事。 宋 陆游 《三山杜门作歌》之一:“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孙中山 《建国方略·民权初步序》:“孩提之举步也,必有保母教之。今国民之学步,亦当如是。” 郭小川 《乡村大道》诗:“当我脱离了娘怀,也还不得不在上面学步。” ——《漢語大詞典》
久 jiǔ《國語辭典》
久 [ jiǔ ]
副- 时间长远。如:「久违」、「久别重逢」、「久负盛名」。
- 经历时间的长短。如:「他出去多久了?」
- 旧的。《孔子家语·卷五·颜回》:「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 留、滞留。《孟子·公孙丑上》:「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汉·赵岐·注:「久,留也。」
惩 ( 懲 ) chéng
惩 [ chéng ]
- 戒止:~前毖后。
- 处罚,警戒:严~。~罚。~办。~戒。~治。~一警百。
- 苦于:“~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拙 zhuō《國語辭典》
拙 [ zhuó ]
形- 愚笨、不灵活。如:「笨拙」、「手拙」、「弄巧成拙」。
- 谦称自己的。如:「拙见」、「拙作」、「拙计」。
- 古朴的、未加修饰的。如:「古拙」、「朴拙」。
效颦(效顰)xiào pín
亦作“効顰”。 即效矉。 唐 李白 《古风》诗之三五:“丑女来効顰,还家惊四邻。” 清 纳兰性德 《灵岩山赋》:“有目空悬,无心效顰。”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谁料流弊却无穷,一班效顰的便随手拉一部书,你也标点,我也标点。”参见“ 效矉 ”。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丑 ( 醜 ) chǒu《國語辭典》
丑 [ chǒu ]
名- 地支的第二位。
- 時辰名。約當凌晨一點到三點。
- 傳統戲劇中,扮演滑稽可笑人物的喜劇腳色。如:「小丑」、「文丑」、「武丑」。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丑扮小閑引淨扮劉一郎上。」
- 姓。如南朝齊有丑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