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正一片池塘,暝愁摇动。

易顺鼎清代〕《无闷 听蛙声,悄然赋此解

星闪浓青,风晕浅黄,山影层层压重。正一片池塘,暝愁摇动。

木杪镫痕绿处,怕此夜、高楼难成梦。阑坐久,替谁唤起,嫩凉相送。

篱空。答幽讽。记月黑江南,悄无人共。又听到、蛮村水田新种。

暗里催春去也,算未抵、花前鹃声痛。能几日,过了清明,梅雨涨天无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正一片池摇动

正一 zhèng yī
(1).纯真之一。道家认为“一”为世界万物之本,永恒不变。 南朝 齐 顾欢 《夷夏论》:“佛号正真,道称正一,一归无死,真会无生,在名则反,在实则合。”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高谈正一,则古之 蒙庄子 ;深入不二,则今之 维摩詰 。” 南唐 谭峭 《化书·道化·正一》:“命之则四(虚、神、气、形),根之则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谓正一。”
(2).道教的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 东汉 张陵 所创。传说 太上老君 亲授 张陵 《太平洞极经》《太玄经》《五斗经》《正一经》各若干卷。 张陵 传授于后裔及其门徒。后 张陵 被尊为“天师”、“正一天师”,其所创之道派亦称为“天师道”、“正一道”。 唐 宋 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统称为“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鬼神,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 承禎 ﹞事 潘师正 ,傅其符籙及辟穀、导引、服饵之术。 师正 特赏异之,谓曰:‘我自 陶隐居 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元史·释老传·张与材》:“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这一房道士,世传正一道教,善能书符遣将,剖断人间祸福。”  ——《漢語大詞典》
片池
孟郊诗块岭笑群岫片池杂众流  ——《韵府拾遗 支韵》
塘 táng《國語辭典》

塘 [ táng ]

  1. 堤岸,后亦用为地名。如:「堤塘」、「河塘」、「海塘」、「钱塘」、「瞿塘」。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
  2. 水池、池子。如:「水塘」、「池塘」。唐·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3. 浴池。如:「洗澡塘」。
暝 míng《國語辭典》

暝 [ míng ]

  1. 幽暗、昏暗。宋·张先〈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词:「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2. 天晚的。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暝 [ mìng ]

  1. 夜。唐·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诗:「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1. 入暮。《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1.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摇动(摇動)yáo dòng
(1).摇摆,晃动。《淮南子·精神训》:“耳目淫於声色之乐,则五藏摇动而不定矣。五藏摇动而不定,则血气滔荡而不休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势冷,皆苦疼痛。” 元 邵亨贞 《摸鱼子》词:“雁来时晚寒初劲,青灯摇动窗户。” 鲁迅 《野草·求乞者》:“微风起来,露在墙头的高树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我头上摇动。”
(2).摇之使动;动摇。《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 噲 又面諛,欲摇动天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延龄 疏言: 贄 等失权怨望……以摇动羣心,其意非止欲中伤臣而已。”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耽试》:“﹝圣上﹞因 金 兵摇动,临轩策士,问和战守三者孰便?”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伶俐人实在伶俐,所以,决不攻难古人,摇动古例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