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花时策集英,相看须鬓各青青。
甲戌花时策集英,相看须鬓各青青。曲江初别春三月,北阙重来再一星。
百石去官君似邴,千年归鹤我输丁。因书若寄杨员外,莫道山寒少茯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甲戌
春秋桓公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左传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 ——《骈字类编》
花时(花時)huā shí
(1).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唐 杜甫 《遣遇》诗:“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緼袍。” 宋 王安石 《初夏即事》诗:“晴日暖风生麦气,緑阴幽草胜花时。” 明 袁宏道 《除夕观诸公饮》诗:“角杯穷酒事,分帖记花时。”
(2).开花的时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娑罗树》:“观诸书所载娑罗树,不独此山有之,然其生特异凡木,树数百枝,枝十餘头,头六七叶,惜未见其花时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消夏二则》:“我喜欢的 广东 木莲,两大株,对称地种在正院前面的院子里,可惜花时已经过了。” ——《漢語大詞典》
(2).开花的时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娑罗树》:“观诸书所载娑罗树,不独此山有之,然其生特异凡木,树数百枝,枝十餘头,头六七叶,惜未见其花时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消夏二则》:“我喜欢的 广东 木莲,两大株,对称地种在正院前面的院子里,可惜花时已经过了。” ——《漢語大詞典》
策 cè《國語辭典》
策 [ cè ]
名- 馬鞭。《左傳·文公十三年》:「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文選·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 枴扙。《淮南子·墬形》:「夸父棄其策,是為鄧林。」《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 蓍草稱為「策」。《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夫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宋·王安石〈禮樂論〉:「是故天之高也,日月星辰陰陽之氣,可端策而數也。」
- 計謀。如:「獻策」、「束手無策」。《戰國策·秦策一》:「臣出必故之楚,以順王與儀之策,而明臣之楚與不也。」
- 古代以竹簡記事然後連編成策。《孟子·盡心下》:「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通「冊」。
- 文體名。內容以陳述政事的計畫為主。漢·武帝〈詔賢良〉:「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
- 永字八法之一,為斜書向上之一筆。
- 姓。如明代有策敏。
- 鞭打、驅使。如:「策馬前進」。《楚辭·宋玉·九辯》:「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乘白馬而不前,策青騾而轉礙。」
- 督促、勉勵。南朝齊·蕭子良〈與孔中丞稚珪書〉:「孜孜策勵,良在於斯。」《宋史·卷四三四·葉適傳》:「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勵期望者誰乎?」
- 扶、拄。《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宋·盧袓皋〈浣溪沙·午睡醒來〉詞:「午睡醒來策瘦筇,幾痕茸綠徑苔封。」
集 jí《國語辭典》
集 [ jí ]
動- 棲息。《詩經·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南朝宋·鮑照〈贈傅都曹別詩〉:「輕鴻戲江潭,孤鴈集洲沚。」
- 把散開的事物聚合在一起。如:「集合」、「聚集」、「籌集」、「集資」、「收集」。《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響應,嬴糧而景從。」
- 市場、人口聚集舉行交易的地方。如:「市集」、「趕集」、「年集」。
- 地名用字。如:「張家集」。《儒林外史·第二回》:「話說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有個鄉村,叫做薛家集。」
- 輯錄詩文等的書籍。如:「詩集」、「文集」。《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
- 量詞。計算叢書或影劇集系列的單位。如:「這齣戲今天播出第三集。」
- 中國傳統圖書四部分類的第四部,包括詩文等的作品稱為「集」。
英 yīng《國語辭典》
英 [ yīng ]
名- 花。如:「落英缤纷」。《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 物质的精华部分。如:「精英」。唐·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 才德出众的人。如:「群英大会」。《荀子·正论》:「尧舜者,天下之英也。」唐·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收甚希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
- 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
- 姓。如汉代有英布。
- 美好的。《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 杰出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宋·陈亮〈满江红·曾洗乾坤〉词:「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
相看 xiāng kàn
(1).互相注视;共同观看。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迴照金屏里,脉脉两相看。” 唐 杜甫 《又呈窦使君》诗:“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宋 杨万里 《记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诗:“二子相看面无色,疾趋山后空王宅。”
(2).探望。 宋 范仲淹 《再奏雪张亢》:“又进士 黄通 来 涇州 相看,与钱五十贯文。”
(3).对待;看待。 宋 沈俶 《谐史》:“今亦自知无脱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於 寳叔塔 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再生缘》第二一回:“望祈照拂如儿女,万勿相看当上宾。” ——《漢語大詞典》
(2).探望。 宋 范仲淹 《再奏雪张亢》:“又进士 黄通 来 涇州 相看,与钱五十贯文。”
(3).对待;看待。 宋 沈俶 《谐史》:“今亦自知无脱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於 寳叔塔 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再生缘》第二一回:“望祈照拂如儿女,万勿相看当上宾。” ——《漢語大詞典》
须鬓(鬚鬢)xū bìn
胡须和鬓发。《晋书·王献之传》:“ 魏 时 陵云殿 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不可下,乃使 韦仲将 悬橙书之。比讫,鬚鬢尽白,裁餘气息。” 宋 孔平仲 《送谢仲规致仕》诗:“公年五十餘,鬚鬢黑如漆。” 清 厉鹗 《过嘉兴》诗:“只除鬚鬢改,何处不依然。” ——《漢語大詞典》
各 gè/gě《國語辭典》
各 [ gè ]
代- 指代一定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本身。如:「各自」。《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 每。如:「各个」。《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
青青 qīng qīng
(1).形容颜色很青。《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鬱鬱园中柳。”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一:“桃李向秋彫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诗剧》:“天宇色青青,星星次第明。”
(2).借指杨柳。古人惜别多折杨柳相赠。 宋 贺铸 《减字木兰花》词:“ 西门 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惊春梦题诗锦屏,整归鞭重问青青。”
(3).浓黑貌。 南朝 宋 何长瑜 《嘲府僚诗》:“ 陆展 染白髮,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 宋 辛弃疾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词:“青青头上髮,还作柳丝长。” 元 萨都剌 《百字令·登石头城》词:“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髮。”
(4).形容年纪很轻。 鲁迅 《彷徨·祝福》:“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你年纪青青就晓得好学,也还专心。”
(5).形容久盛不衰。 唐玄宗 《赐新罗王》诗:“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草木茂盛貌。《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青青。” 毛 传:“青青,茂盛貌。” 陆德明 释文:“青,子丁反,本或作‘菁’,音同。”《楚辞·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青青,緑叶兮紫茎。” 洪兴祖 补注:“《诗》云:‘緑竹青青。’青青,茂盛也。音菁。”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杨柳。古人惜别多折杨柳相赠。 宋 贺铸 《减字木兰花》词:“ 西门 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惊春梦题诗锦屏,整归鞭重问青青。”
(3).浓黑貌。 南朝 宋 何长瑜 《嘲府僚诗》:“ 陆展 染白髮,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 宋 辛弃疾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词:“青青头上髮,还作柳丝长。” 元 萨都剌 《百字令·登石头城》词:“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髮。”
(4).形容年纪很轻。 鲁迅 《彷徨·祝福》:“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你年纪青青就晓得好学,也还专心。”
(5).形容久盛不衰。 唐玄宗 《赐新罗王》诗:“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草木茂盛貌。《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青青。” 毛 传:“青青,茂盛貌。” 陆德明 释文:“青,子丁反,本或作‘菁’,音同。”《楚辞·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青青,緑叶兮紫茎。” 洪兴祖 补注:“《诗》云:‘緑竹青青。’青青,茂盛也。音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