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红熟霜天晓,兄弟曾无一人少。
李超琼〔清代〕《九日偕兄弟登少岷山作》
茱萸红熟霜天晓,兄弟曾无一人少。秋光满地出家园,万仞峰头看浩渺。
我家正对少岷山,山作屏风几叠环。雨翠睛岚都在望,廿年惜未一跻攀。
年来踏倦锦城路,一棹南旋秋欲暮。联床睡起携樽行,立石渡头截江渡。
是时天气久晴朗,稻孙刈尽郊原敞。不须纡道绕溪唇,径越梯田上崖掌。
绿崖一线羊肠恶,洞号穿心碥仄脚。仙人仙去已千年,不见白猿还采药。
何人好异读书来,石室斜向泸江开。诗碣名字半磨灭,过汝不暇剜苍苔。
蜗旋蚁转度丛竹,几曲之溪惊到目。山僧招我倚栏看,万点黄金绽新菊。
天风吹衣杯在手,长啸焉知帽落否。乡关易老少年心,惊人诗句空搔首。
伯兮叔兮莫辞醉,此间可枕黄花睡。前度刘郎已灰尘,谁向诗中问糕字。
狂言未尽晚烟冷,下山踏乱斜阳影。回看笔架三峰齐,新月半钩在东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茱萸 zhū yú
植物名。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三国 魏 曹植 《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 吴伟业 《丁亥之秋王烟客招予西田赏菊》诗:“秔稻将登农父喜,茱萸徧插故人怜。”参见“ 茱萸囊 ”。 ——《漢語大詞典》
红熟(红熟)
群芳谱采枸杞子红熟者入银石器中慢火熬成膏每日温酒下二大匙百日身轻气壮䰅发乌黑红李贺乐府 熟海梅香 ——《骈字类编》
霜天 shuāng tiān
(1).深秋的天空。 南朝 梁简文帝 《咏云》:“浮云舒五色,玛瑙应霜天。” 隋 薛道衡 《出塞》诗之二:“塞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 宋 柳永 《采莲令》词:“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四折:“鹤泣霜天表,猿啼夜月高。”
(2).深秋天气。 北周 庾信 《和裴仪同秋日》:“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 唐 李商隐 《九日》诗:“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堦墀。” 宋 苏舜钦 《诗僧则晖求诗》:“好约长吟处,霜天看怒潮。”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漢語大詞典》
(2).深秋天气。 北周 庾信 《和裴仪同秋日》:“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 唐 李商隐 《九日》诗:“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堦墀。” 宋 苏舜钦 《诗僧则晖求诗》:“好约长吟处,霜天看怒潮。”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漢語大詞典》
晓 ( 曉 ) xiǎo
晓 [ xiǎo ]
- 天明:~市。拂~。破~。报~。
- 知道,懂得:~畅。~得。分~。
- 使人知道清楚:~示。~谕。
兄弟 xiōng dì
(1).哥哥和弟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诗·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郑玄 笺:“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最厚。”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婚媾不通,兄弟永絶。” 元 李直夫 《冻苏秦》第二折:“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
(2).姐妹。古代姐妹亦称兄弟。《孟子·万章上》:“ 弥子 之妻与 子路 之妻,兄弟也。”《明史·费宏传》:“ 宏 从弟编修 寀 ,其妻与 濠 妻,兄弟也。”
(3).古代对同姓宗亲的称呼。《仪礼·丧服》:“大夫之子於兄弟,降一等。” 郑玄 注:“兄弟,犹言族亲也。”《诗·小雅·常棣序》:“常棣,燕兄弟也。” 孔颖达 疏:“兄弟者,共父之亲,推而广之,同姓宗族皆是也。”
(4).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因亦借指婚姻嫁娶。《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联兄弟。” 郑玄 注:“兄弟,昏姻嫁娶也。” 孙诒让 正义:“谓异姓兄弟也。”《仪礼·曾子问》:“如壻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弔……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 何休 注:“ 宋 鲁 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
(5).古代对亲戚的统称。《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郑玄 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去。” 郑玄 注:“兄弟,主人亲戚也。”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九族无外兄弟有外》:“经称兄弟,同异姓皆有之。”
(6).指同姓国家。《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孔 传:“以蕃屏王室,以和协同姓之邦。”《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夷吾 保乂 齐国 ,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 冀州 。” 张纯一 校注:“谓兄弟之国。”《史记·晋世家》:“ 曹 , 叔振鐸 之后; 晋 , 唐叔 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7).比喻两者相似,不相上下。《论语·子路》:“子曰:‘ 鲁 卫 之政,兄弟也。’” 何晏 集解:“ 鲁 , 周公 之封; 卫 , 康叔 之封。 周公 康叔 既为兄弟, 康叔 睦於 周公 ,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评论 鲁 卫 二国之政相似,如 周公 康叔 之为兄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卫 之政,兄弟之文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8).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亦以称友情深笃的人。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 唐童 何足道哉!”《水浒传》第七五回:“ 吴用 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兄弟们,酒喝够了,快吃饭吧!”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於是吾徒夙与 张君 有兄弟之好者,各为歌诗以送之。”
(9).对弟弟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思量了,兄弟 欢郎 忒年纪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见了兄弟病势,已到十分,涕泣道:‘怎便狼狈至此?’”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把手一摆,意思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
(10).男子自称。《老残游记》第三回:“那年,兄弟署 曹州 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诸君,兄弟向来主张和平统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
(2).姐妹。古代姐妹亦称兄弟。《孟子·万章上》:“ 弥子 之妻与 子路 之妻,兄弟也。”《明史·费宏传》:“ 宏 从弟编修 寀 ,其妻与 濠 妻,兄弟也。”
(3).古代对同姓宗亲的称呼。《仪礼·丧服》:“大夫之子於兄弟,降一等。” 郑玄 注:“兄弟,犹言族亲也。”《诗·小雅·常棣序》:“常棣,燕兄弟也。” 孔颖达 疏:“兄弟者,共父之亲,推而广之,同姓宗族皆是也。”
(4).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因亦借指婚姻嫁娶。《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联兄弟。” 郑玄 注:“兄弟,昏姻嫁娶也。” 孙诒让 正义:“谓异姓兄弟也。”《仪礼·曾子问》:“如壻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弔……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 何休 注:“ 宋 鲁 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
(5).古代对亲戚的统称。《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郑玄 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去。” 郑玄 注:“兄弟,主人亲戚也。”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九族无外兄弟有外》:“经称兄弟,同异姓皆有之。”
(6).指同姓国家。《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孔 传:“以蕃屏王室,以和协同姓之邦。”《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夷吾 保乂 齐国 ,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 冀州 。” 张纯一 校注:“谓兄弟之国。”《史记·晋世家》:“ 曹 , 叔振鐸 之后; 晋 , 唐叔 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7).比喻两者相似,不相上下。《论语·子路》:“子曰:‘ 鲁 卫 之政,兄弟也。’” 何晏 集解:“ 鲁 , 周公 之封; 卫 , 康叔 之封。 周公 康叔 既为兄弟, 康叔 睦於 周公 ,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评论 鲁 卫 二国之政相似,如 周公 康叔 之为兄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卫 之政,兄弟之文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8).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亦以称友情深笃的人。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 唐童 何足道哉!”《水浒传》第七五回:“ 吴用 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兄弟们,酒喝够了,快吃饭吧!”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於是吾徒夙与 张君 有兄弟之好者,各为歌诗以送之。”
(9).对弟弟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思量了,兄弟 欢郎 忒年纪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见了兄弟病势,已到十分,涕泣道:‘怎便狼狈至此?’”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把手一摆,意思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
(10).男子自称。《老残游记》第三回:“那年,兄弟署 曹州 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诸君,兄弟向来主张和平统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一人 yī rén
(1).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 传:“一人,天子。”《书·汤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誥。’” 孔 传:“天子自称曰予一人。” 汉 班固 《白虎通·号》:“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
(2).一个人。《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犹一体。《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荀子·富国》:“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杨倞 注:“谓不能齐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国也。” ——《漢語大詞典》
(2).一个人。《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犹一体。《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荀子·富国》:“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杨倞 注:“谓不能齐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国也。” ——《漢語大詞典》
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
少 [ shǎo ]
形-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
- 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
- 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 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
- 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 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 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
- 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少 [ shào ]
形- 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
- 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
- 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
- 姓。如汉代有少年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