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神怡 shēn yí
精神安适愉快。 鲁迅 《准风月谈·秋夜纪游》:“我生长农村中,爱听狗子叫,深夜远吠,闻之神怡。”参见“ 心旷神怡 ”。 ——《漢語大詞典》
志 ( 誌 ) zhì《國語辭典》
志 [ zhì ]
名- 意向、抱负、决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 记录事物的书。如:「府志」、「三国志」。《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
- 姓。如元代有志能。
- 记载、记录。《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通「志」。
- 牢记。如:「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
定 dìng《國語辭典》
定 [ dìng ]
形- 确切的、不改变的。如:「定理」、「定义」、「定律」、「定局」、「定论」。
- 不动的。如:「定产」、「定业」。
- 规定的。如:「定量」、「定时」、「定期」。
- 固定、使固定。如:「定住」、「定影」。
- 使平静、使稳固。如:「平定」、「安邦定国」。
- 使确定、不更改。如:「底定」、「决定」、「否定」、「裁定」。
- 约定、订立。如:「定约」、「制定」、「订定」。
- 究竟、到底。表疑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唐·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无疑」。唐·杜甫〈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
- 姓。如明代有定伯安。
一齐(一齊)yī qí
(1).相等;均衡。《庄子·秋水》:“万物一齐,孰短孰长?”《淮南子·主术训》:“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脩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
(2).统一;使一律。《淮南子·主术训》:“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轂。”《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汎爱蒸庶,布德施惠。”《魏书·释老志》:“彼沙门者,假 西戎 虚诞,妄生妖孽,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
(3).副词。同时。表示不同主体同时做一件事。 宋 岳飞 《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 王刚 等﹞认是头领,遂一齐入贼军。”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四折:“今日箇加官赐赏,一齐的拜谢吾皇。”《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十餘隻般,筛锣掌号,一齐开出湖去。” 丁玲 《梦珂》:“同时又有六七个人也一齐在发表他们个人的意见。”
(4).副词。表示同一主体对若干事物采取同一处置方式。《朱子语类》卷六:“义如利刀相似,胸中许多劳劳攘攘,到此一齐割断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将银子一齐都交给伯父带到 上海 存放在妥当钱庄里生息去了。”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一剂。齐,通“ 剂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躁者有餘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漢語大詞典》
(2).统一;使一律。《淮南子·主术训》:“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轂。”《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汎爱蒸庶,布德施惠。”《魏书·释老志》:“彼沙门者,假 西戎 虚诞,妄生妖孽,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
(3).副词。同时。表示不同主体同时做一件事。 宋 岳飞 《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 王刚 等﹞认是头领,遂一齐入贼军。”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四折:“今日箇加官赐赏,一齐的拜谢吾皇。”《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十餘隻般,筛锣掌号,一齐开出湖去。” 丁玲 《梦珂》:“同时又有六七个人也一齐在发表他们个人的意见。”
(4).副词。表示同一主体对若干事物采取同一处置方式。《朱子语类》卷六:“义如利刀相似,胸中许多劳劳攘攘,到此一齐割断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将银子一齐都交给伯父带到 上海 存放在妥当钱庄里生息去了。”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一剂。齐,通“ 剂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躁者有餘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漢語大詞典》
鼓 gǔ《國語辭典》
鼓 [ gǔ ]
名- 樂器名。一種用皮革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的打擊樂器。其形有大有小,聲音洪亮。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敲擊、拍擊、彈奏。如:「鼓掌」、「鼓琴」、「鼓瑟」。《詩經·小雅·白華》:「鼓鍾于宮,聲聞于外。」唐·孟郊〈上張徐州〉詩:「願鼓空桑弦,永使萬物和。」
- 振動。如:「鼓動風潮」。《易經·繫辭上》:「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晉·潘尼〈後園頌〉:「翔鳥鼓翼,游魚載浮。」
-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和气(和氣)hé qì
(1).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韩非子·解老》:“孔窍虚,则和气日入。” 唐 刘商 《金井歌》:“文明化合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 宋 王安石 《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之一:“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
(2).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讲瑞》:“瑞物皆起和气而生。”《朱子语类》卷一○六:“自古救荒只有两説:第一是感召和气,以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 明 杨慎 《词品·雪辞》:“满天和气,太平有象。”
(3).温和的气度。《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伯淳 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间。”
(4).指态度温和。《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刘君荐 极是为人和气,乡里见爱,都称他 刘官人 。” 老舍 《骆驼祥子》一:“﹝ 祥子 ﹞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
(5).和睦融洽。 宋 陈师道 《南柯子·贺彭舍人黄堂成》词:“万家和气贺初成,人在笙歌声里暗生春。”《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开宗义富贵孝义传》:“衣服不曾分你我,家中和气不曾分。” 赵树理 《登记》:“ 小晚 这一家……日子也过得,家里也和气。”
(6).指和睦的感情。《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 老舍 《茶馆》第一幕:“都是自己弟兄,别伤了和气呀!”
(7).犹元气;中气。中医谓人体内能使各器官发挥机能的原动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八:“清晨荣卫流行,法当省节语言,葆惜和气。”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 神宗 问﹞:‘闻卿摄生亦有道乎?’ 潞公 对:‘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
(8).指调和血气。 宋 叶适 《橘枝词记永嘉风土》之二:“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盃自害身。” ——《漢語大詞典》
(2).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讲瑞》:“瑞物皆起和气而生。”《朱子语类》卷一○六:“自古救荒只有两説:第一是感召和气,以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 明 杨慎 《词品·雪辞》:“满天和气,太平有象。”
(3).温和的气度。《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伯淳 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间。”
(4).指态度温和。《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刘君荐 极是为人和气,乡里见爱,都称他 刘官人 。” 老舍 《骆驼祥子》一:“﹝ 祥子 ﹞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
(5).和睦融洽。 宋 陈师道 《南柯子·贺彭舍人黄堂成》词:“万家和气贺初成,人在笙歌声里暗生春。”《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开宗义富贵孝义传》:“衣服不曾分你我,家中和气不曾分。” 赵树理 《登记》:“ 小晚 这一家……日子也过得,家里也和气。”
(6).指和睦的感情。《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 老舍 《茶馆》第一幕:“都是自己弟兄,别伤了和气呀!”
(7).犹元气;中气。中医谓人体内能使各器官发挥机能的原动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八:“清晨荣卫流行,法当省节语言,葆惜和气。”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 神宗 问﹞:‘闻卿摄生亦有道乎?’ 潞公 对:‘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
(8).指调和血气。 宋 叶适 《橘枝词记永嘉风土》之二:“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盃自害身。” ——《漢語大詞典》
冲融(沖融)chōng róng
亦作“冲融”。
(1).充溢弥漫貌。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西游记》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云端里,往下观看,只见那城中喜气冲融,祥光荡漾。”
(2).水波荡漾貌。 唐 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裊窕冲融间。” 杨伦 笺注:“冲融,谓水波溶漾。”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是篇娓娓至数千言,浩浩荡荡,西起 崑崙 ,东注 溟 渤 ,冲融窈窕,异派分支,千态万状,姿媚横生。”
(3).冲和,恬适。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杨伦 笺注:“言以年暮,故羡山人颜色冲和。” 元 李裕 《摸鱼儿》词:“些儿淡沲冲融意,到处拈花著柳。”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诗序》:“吾则甚服其冲融大雅,油然悠然,从容自适,而工者自莫之及,未尝有孤臣寡妇之怨悲、鱷鱼鵩鸟之祲怪引藉为激壮也。” ——《漢語大詞典》
(1).充溢弥漫貌。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西游记》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云端里,往下观看,只见那城中喜气冲融,祥光荡漾。”
(2).水波荡漾貌。 唐 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裊窕冲融间。” 杨伦 笺注:“冲融,谓水波溶漾。”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是篇娓娓至数千言,浩浩荡荡,西起 崑崙 ,东注 溟 渤 ,冲融窈窕,异派分支,千态万状,姿媚横生。”
(3).冲和,恬适。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杨伦 笺注:“言以年暮,故羡山人颜色冲和。” 元 李裕 《摸鱼儿》词:“些儿淡沲冲融意,到处拈花著柳。”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诗序》:“吾则甚服其冲融大雅,油然悠然,从容自适,而工者自莫之及,未尝有孤臣寡妇之怨悲、鱷鱼鵩鸟之祲怪引藉为激壮也。” ——《漢語大詞典》
塞 sāi/sài/sè《國語辭典》
塞 [ sè ]
动- 阻隔不通。如:「堵塞」、「阻塞」、「闭塞」。《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充满。如:「充塞」。《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 推托、应付。如:「搪塞」、「塞责」。
- 补救。《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条状,陈朕过失。」
塞 [ sài ]
名- 险要的地方。如:「要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山有九塞,泽有九薮。」汉·高诱·注:「险阻曰塞。」
- 边境。如:「边塞」、「关塞」。唐·杜甫〈秋兴〉诗八首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酬报神明。《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秦襄王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塞祷。」《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牋》:「西塞江源,望祀民山。」通「赛」。
塞 [ sēi ]
- (一)之又音。
塞 [ sāi ]
名- 封口的东西,通常用软木或塑胶制成。如:「瓶塞」、「活塞」、「软木塞」。也称为「塞子」。
- 填满空隙。如:「嘴里塞满了糖果。」
- 受阻不畅。如:「塞车」、「这条路每到下班时间就交通堵塞。」
天宇 tiān yǔ
(1).天空。 晋 左思 《魏都赋》:“傮响起,疑震霆。天宇骇,地庐惊。”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诗:“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 公昔与客游 金山 ,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天宇。” 鲁迅 《野草·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书·傅亮传》:“﹝ 傅亮 ﹞曰:‘伏闻恩旨,赐拟 东阳 ,家贫忝禄,私计为幸,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太平天囯 黄从善 《建天京于金陵论》:“统四海皆为兄弟,居天宇者宜尽天事之勤。”
(3).犹天下。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为什么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声不平的呼喊?” ——《漢語大詞典》
(2).京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书·傅亮传》:“﹝ 傅亮 ﹞曰:‘伏闻恩旨,赐拟 东阳 ,家贫忝禄,私计为幸,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太平天囯 黄从善 《建天京于金陵论》:“统四海皆为兄弟,居天宇者宜尽天事之勤。”
(3).犹天下。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为什么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声不平的呼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