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童口吐微妙音,素女手授希夷术。
王世贞〔明代〕《答赠云仙老人兼伸鄙况》
君侯行年三万二千日,颊如桃花发如漆。黄童口吐微妙音,素女手授希夷术。
一岁两枉漓江鱼,问我容鬓今何如。毋论平子盘玉报,许授淮南鸿宝书。
荷君未面伸契阔,少小酰鸡瓮中活。自入维摩不二门,肯从贤圣求解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黄童 huáng tóng
(1).幼童。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
(2).指 黄香 。《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 黄香 字 文彊 , 江夏 安陆 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 刘护 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香 家贫,内无僕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 江夏 黄童 ’。”《魏书·元顺传》:“ 丰 十五从师,迄于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 江夏 黄童 ,不得无双也。” 唐 罗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诗:“ 江夏 黄童 徒逞辩, 广都 庞令 恐非才。” 宋 苏轼 《送杨孟容》诗:“后生多高才,名与 黄童 双。” ——《漢語大詞典》
(2).指 黄香 。《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 黄香 字 文彊 , 江夏 安陆 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 刘护 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香 家贫,内无僕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 江夏 黄童 ’。”《魏书·元顺传》:“ 丰 十五从师,迄于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 江夏 黄童 ,不得无双也。” 唐 罗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诗:“ 江夏 黄童 徒逞辩, 广都 庞令 恐非才。” 宋 苏轼 《送杨孟容》诗:“后生多高才,名与 黄童 双。” ——《漢語大詞典》
口 kǒu《國語辭典》
口 [ kǒu ]
名- 人或动物饮食、发声的器官。如:「张口」、「闭口」、「守口如瓶」。《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也称为「嘴」。
- 器物纳入取出的地方。如:「枪口」、「瓶口」。汉·王充《论衡·道虚》:「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覆盖其口。」
- 内外相通的出入处。如:「港口」、「门口」、「巷口」、「海口」。
- 关隘。常用于地名。如:「张家口」、「喜峰口」、「古北口」。
- 兵器或工具上的锋刃。如:「刀口」、「剑口」。
- 破裂的地方。如:「伤口」、「裂口」、「缺口」。
- 量词:➊ 计算人数的单位。如:「一家八口」。➋ 计算牲畜数量的单位。相当于「只」、「头」。如:「三口猪」。➌ 计算器物数量的单位。如:「两口锅子」、「一口钢刀」、「一口枯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吐 tǔ/tù《國語辭典》
吐 [ tǔ ]
动- 使东西从口中出来。如:「吐痰」、「吐哺」。《水浒传·第六回》:「见洒家是个和尚,他道不利市,吐一口唾走入去了。」
- 发出、说出。如:「吐露」、「坚不吐实」、「一吐为快」。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 释放、放出。如:「窗外的夜来香吐放出浓郁的芳香。」
- 摒弃、抛弃。《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 文词、言词。如:「吐属典雅」。《南史·卷五二·梁宗室传下·始兴忠武王憺传》:「暎弟晔字通明,美姿容,善谈吐。」
吐 [ tù ]
动- 由胃逆出。如:「吐血」、「呕吐」、「上吐下泻」。
- 把吞没的东西退还。如:「吐出赃款」、「归你的,自拿去;不归你的,请全数吐出来吧!」
微妙 wēi miào
(1).精微深奥。《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汉 赵岐 《〈孟子〉题辞》:“儒家惟有《孟子》閎远微妙,緼奥难见。”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 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况闻此经甚微妙,百千诸佛真祕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与之言,微妙玄远,多出意表。”
(2).指精微深奥的道理。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孟宗献 ﹞坐卧讽咏深思,已而尽得其法,下笔造微妙,再试,魁於乡、於府、於省、於御前,天下号 孟四元 。” 阿英 《盐乡杂信四》:“不知我佛如来,跑到森林中四十九日悟道时,亦曾参透此中微妙否?”
(3).谓精深复杂,难以捉摸。 茅盾 《清明前后》第四幕:“多一个人,我就不至于孤掌难鸣,而且,在微妙的关头,您又懂得怎样转换空气,把事情缓和下去。” 张洁 《沉重的翅膀》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时相当微妙。得失全在反掌之间。”
(4).精细巧妙。《孙子·用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荀子·议兵》:“兼是数国者,皆干赏蹈利之兵也,佣徒鬻卖之道也,未有贵上安制綦节之理也。诸侯有能微妙之以节,则作而兼殆之耳。” 杨倞 注:“微妙,精尽也……诸侯有能精尽仁义,则能起而兼危此数国。”
(5).犹细小。《淮南子·俶真训》:“夫挟依於跂跃之术,提挈人閒之际,撢掞挺挏世之风俗,以摸苏牵连物之微妙,犹得肆其志,充其欲。” 高诱 注:“微妙,犹细小。” ——《漢語大詞典》
(2).指精微深奥的道理。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孟宗献 ﹞坐卧讽咏深思,已而尽得其法,下笔造微妙,再试,魁於乡、於府、於省、於御前,天下号 孟四元 。” 阿英 《盐乡杂信四》:“不知我佛如来,跑到森林中四十九日悟道时,亦曾参透此中微妙否?”
(3).谓精深复杂,难以捉摸。 茅盾 《清明前后》第四幕:“多一个人,我就不至于孤掌难鸣,而且,在微妙的关头,您又懂得怎样转换空气,把事情缓和下去。” 张洁 《沉重的翅膀》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时相当微妙。得失全在反掌之间。”
(4).精细巧妙。《孙子·用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荀子·议兵》:“兼是数国者,皆干赏蹈利之兵也,佣徒鬻卖之道也,未有贵上安制綦节之理也。诸侯有能微妙之以节,则作而兼殆之耳。” 杨倞 注:“微妙,精尽也……诸侯有能精尽仁义,则能起而兼危此数国。”
(5).犹细小。《淮南子·俶真训》:“夫挟依於跂跃之术,提挈人閒之际,撢掞挺挏世之风俗,以摸苏牵连物之微妙,犹得肆其志,充其欲。” 高诱 注:“微妙,犹细小。” ——《漢語大詞典》
音 yīn《國語辭典》
音 [ yīn ]
名- 声响、声音。如:「噪音」、「杂音」、「录音」、「余音绕梁」。
- 腔调。如:「口音」、「乡音」。宋·苏轼〈祭石幼安文〉:「窜流江湖,只影自怜,闻人蜀音,回首粲然。」
- 字的音读。如:「字音」、「注音」、「音切」。《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徐邈传》:「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
- 书信、消息。如:「回音」、「静候佳音」、「音信全无」。
- 敬称他人的言语。如:「玉音」、「德音」。
- 姓。如清代有音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音 [ yìn ]
名- 树荫。《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通「荫」。
素女 sù nǚ
(1).传说中古代神女。与 黄帝 同时。或言其善于弦歌。《史记·孝武本纪》:“ 泰帝 使 素女 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汉 王褒 《九怀·昭世》:“闻 素女 兮微歌,听王后兮吹竽。”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江娥 啼竹 素女 愁, 李凭 中国弹箜篌。” 清 曹寅 《游仙诗》之十四:“ 素女 哀絃彻夜弹, 姮娥 自耐九秋寒。”或言其知天道阴阳之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越王 还於 吴 ,当归而问於 范蠡 曰:‘何子言之其合於天?’ 范蠡 曰:‘此 素女 之道,一言即合大王之事。’”或言其善房中术或养生术。 汉 王充 《论衡·命义》:“ 素女 对 黄帝 陈五女之法,非徒伤父母之身,乃又贼男女之性。” 汉 张衡 《同声歌》:“ 素女 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希见, 天老 教 轩皇 。” 闻人倓 笺:“ 黄帝 论导养而质 玄 素 二女。” 南朝 陈 徐陵 《答周处士书》:“优游俯仰,极 素女 之经文。升降盈虚,尽 轩皇 之图艺。” 清 吴伟业 《戏赠》诗之四:“仙家五老话驂鸞, 素女 图经掌上看。”
(2).即 嫦娥 。亦用作月的代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 青娥 羞艷, 素女 慙光。”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 素女 窥月中之影。” 清 吴伟业 《八风诗·西风》:“落日 巴 山 素女 秋,梧宫萧瑟唱《凉州》。”
(3).神话中的天河仙女。传说 晋安帝 时 谢端 偶得一大螺,归养之于瓮中,化为一少女为 端 备食。自言是“天汉中 白水 素女 ”,奉天帝之命来助 端 备晨炊,后在风雨中离去。事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后因以为天助善人的典故。 唐 李郢 《送人之岭南》诗:“ 谢氏 海边逢 素女 , 越王 潭上见青牛。”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若是那客中的衣履绽,教谁来补缀?何人问馁饥?那里有备晨炊的 素女 ,想夜来灯火伴孤栖。” ——《漢語大詞典》
(2).即 嫦娥 。亦用作月的代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 青娥 羞艷, 素女 慙光。”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 素女 窥月中之影。” 清 吴伟业 《八风诗·西风》:“落日 巴 山 素女 秋,梧宫萧瑟唱《凉州》。”
(3).神话中的天河仙女。传说 晋安帝 时 谢端 偶得一大螺,归养之于瓮中,化为一少女为 端 备食。自言是“天汉中 白水 素女 ”,奉天帝之命来助 端 备晨炊,后在风雨中离去。事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后因以为天助善人的典故。 唐 李郢 《送人之岭南》诗:“ 谢氏 海边逢 素女 , 越王 潭上见青牛。”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若是那客中的衣履绽,教谁来补缀?何人问馁饥?那里有备晨炊的 素女 ,想夜来灯火伴孤栖。” ——《漢語大詞典》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名-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授 shòu《國語辭典》
授 [ shòu ]
动- 给与、交与。如:「授权」、「授旗」。《说文解字·手部》:「授,予也。」《礼记·曲礼上》:「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
- 以学术相传习。如:「讲授」、「函授」、「传授」。《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 任命。《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左思传》:「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希夷 xī yí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诗:“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宵旰三星纪,希夷十闰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诗:“希夷 周先生 ,烧香调琴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诗:“愿从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漢語大詞典》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诗:“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宵旰三星纪,希夷十闰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诗:“希夷 周先生 ,烧香调琴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诗:“愿从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漢語大詞典》
术 ( 術 ) shù/shú/zhú
术 [ shù ]
- 技艺:技~。艺~。武~。学~。不学无~。
- 方法:战~。权~。心~。
-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
- 同“秫”。黏谷子。《説文•禾部》:“秫,稷之黏者。或省禾。”
- 姓。《章丘志》:“(章丘)縣有术姓,自云金丞相术虎高琪之後。”
- 草名。菊科术属植物的泛称。多年生草本。有白术、苍术等数种。也作“𦬸”。《爾雅•釋草》:“𦬸,山薊,楊枹薊。”《集韻•術韻》:“𦬸,草名。《説文》:‘山薊也。’或作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