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廿年岭海蚁磨旋,又到梅州牛马走。

刘廷楠清代〕《李东田明经用东坡石鼓韵留别次韵奉和

我生之时在己丑,弹指流光变童叟。廿年岭海蚁磨旋,又到梅州牛马走。

旧业全抛嗤负腹,新政试行慎防口。此邦文物盛渊源,多士云龙争先后。

伊昔缔交识一二,于今望气得八九。驱车不须避阳鱎,闭门无从见泄柳。

比年校士属有司,仔细量才数升斗。鲜新差拟管生花,诘屈或若柏生肘。

模糊老眼溷场师,得毋兰艾埋蒿莠。五羊名士今谪仙,三载盟心吾畏友。

别裁伪体黜轧茁,讹字方言辨乳{孛殳}。譬彼象罔索元珠,了如伏生识蝌蚪。

青云意气爱少年,白首心情怜宿耇。我昔怀铅佐玉尺,候虫时乌纷唧嗾。

漫屈诤人伸僬侥,敢重商提轻梁卣。所惧相皮反遗骨,五色全迷目同瞍。

二十八宿动星文,指点翼岣与离嵝。陋儒一得窃自喜,与君论文觉颜厚。

清言明理瓶泻水,宗派支流析某某。多钱不敢傲贫儿,良贾深藏如乌有。

却惭俗吏逐风尘,委置诗书习鞭杻。饷我新诗抵百朋,应付琅嬛锁双狗。

惜哉梳妆不入时,待字频年犹未偶。翻许刘安有仙骨,解得徐铉为龙首。

瑰然大璞不彫琢,留待良匠施攻掊。老手斫轮自有真,雕虫小技何足取。

传观见说愈头风,长吟顿使涤心垢。云路从此看腾达,风檐莫更叹株守。

总然良马感孙阳,不遇先睹或同朽。一编愿付青梅巢,梨枣长媲乔松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廿岭海蚁磨梅州牛马走

廿 niàn《國語辭典》

廿 [ niàn ]

  1. 二十。秦·李斯〈泰山刻石〉:「皇帝臨立,作制明法,臣下脩飭,廿有六年。」唐·杜甫〈客堂〉詩:「舊疾廿載來,衰年得無足。」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1.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2.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3.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4.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5.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6.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7.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8.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1.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2.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岭海(嶺海)lǐng hǎi
指两 广 地区。其地北倚 五岭 ,南临 南海 ,故名。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虽在万里之外, 岭海 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閒,輦轂之下。”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词:“应念 岭海 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 文文山 死节,诸公伤悼之作佳者,如…… 黄诚信 云:‘三百餘年乐育恩,晚从科目得斯人,崎嶇 岭海 期年国,零落毡毛万里身。’皆可传颂。”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一朝应蒲穀(轂)之锡,专制 岭海 间,比於古之藩镇,不亦身与名之两全乎?”  ——《漢語大詞典》
蚁磨(蚁磨)
晋书天文志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之于蚁行磨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左旋焉 李东阳烧丹灶赋干旋蚁磨撑拄鳌足  ——《骈字类编》
旋 xuán/xuàn《國語辭典》

旋 [ xuán ]

  1. 绕著转动。如:「盘旋」、「回旋」。唐·白居易〈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2. 回、归。如:「凯旋归来」。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玉辇望南斗,未知何日旋。」宋·汪藻〈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姪〉诗:「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
  3. 小便。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
  1. 立刻、很快的。如:「旋即」。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宋·苏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词:「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2. 又、再。宋·晁补之〈八六子·喜秋晴〉词:「醉休醒,醒来旧愁旋生。」
  1.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唐·章碣〈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诗:「旋看歌舞旋传杯。」

旋 [ xuàn ]

  1. 打转的。如:「旋风」、「旋球」。
  1. 温酒。《水浒传·第五回》:「那庄客旋了一壶酒。」通「镟」。
  1. 表动作是临时、现时的。唐·杜荀鹤〈山中寡妇〉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元·乔吉〈满庭芳·活鱼旋打〉曲:「活鱼旋打,沽些村酒,问那人家。」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梅州
宋史高宗纪绍兴六年八月庚戌蠲梅州夏秋两税 元史文宗纪江西行省言梅州频年水旱民大饥命发粟七百石以赈粜梅杨万里过瘦牛岭诗行尽天涯未尽休州 到了又潮州  ——《骈字类编》
牛马走(牛馬走)niú mǎ zǒu
(1).旧时自谦之辞。《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 司马迁 再拜言。” 李善 注:“走,犹僕也……自谦之辞也。” 宋 梅尧臣 《八日就湖上会饮呈晏相公》诗:“红颊谁使歌,公怜牛马走。” 宋 蔡襄 《和答孙推官久病新起见过》:“去年大暑过 京口 ,唯子见过牛马走。”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下走》:“ 应劭 曰:‘下走,僕也。’…… 司马迁 与 任安 书称‘太史公牛马走’,牛马走即下走也,上称官名,下则自谦之词。或解为太史公之牛马走,则迂而凿矣。”
(2).谓像牛马般奔波劳碌。 唐 李宣远 《近无西耗》诗:“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明史·文苑传三·何良俊》:“ 良俊 居久之,慨然嘆曰:‘吾有 清森阁 在海上,藏书四万卷,名画百籤,古法帖彝鼎数十种,弃此不居,而僕僕牛马走乎?’遂移疾归。” 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所学一以失,终身牛马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