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凉风迫九月,暇日上崖巘。

方回元代〕《秀亭秋怀十五首 其十二

去年醉家山,有菊馀千本。客中今亡是,所至草苯䔿。

凉风迫九月,暇日上崖巘。野芳一二卉,亦足撷婉娩。

焉所得美酒,慰此岁年晚。市荒苦贵籴,庖凊强疏饭。

薄暮归空斋,聊与蠹帙偃。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凉风九月暇日上崖

凉风(涼風)liáng fēng
亦作“凉风”。
(1).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唐 李白 《秋思》诗:“芜然蕙草暮,颯尔凉风吹。”
(2).凉爽的风。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是时日在西隅,凉风拂衽。”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 羲皇 上人。” 清 龚自珍 《论私》:“夏有凉风,冬有燠日,天有私也。” 茅盾 《子夜》一:“五月夜的凉风吹在车窗上,猎猎地响。”
(3).西南风。《淮南子·墬形训》:“西南曰凉风。”《国语·周语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西南曰坤,为瓦为凉风。”
(4).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名。在 昆仑山 上。《淮南子·墬形训》:“ 县圃 、 凉风 、 樊桐 ,在 崑崙 閶闔 之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之丘,或上倍之,是谓 凉风之山 ,登之而不死。”  ——《漢語大詞典》
迫 pò/pǎi《國語辭典》

迫 [ pò ]

  1. 接近。《說文解字·辵部》:「迫,近也。」《楚辭·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令,望崦嵫而勿迫。」《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涉旬月,迫冬季。」
  2. 強逼。如:「壓迫」、「被迫投降」。《左傳·哀公十五年》:「迫孔悝於廁,強盟之。」《莊子·刻意》:「感而後應,迫而後動。」
  3. 催促。晉·陶淵明〈雜詩〉:「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唐·杜甫〈戲題畫山水圖歌〉:「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4. 摧殘、殘害。《呂氏春秋·仲春紀·貴生》:「辱莫大於不義,故不義迫生也。」
  1. 狹窄。《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傳》:「當今西州地埶局迫,人兵離散,易以輔人,難以自建。」
  2. 困窘。宋·蘇軾〈杭州上執政書〉二首之一:「計窮理迫,須至控告。」
  1. 危急、緊急。如:「迫不及待」、「迫切需要」。《莊子·山木》:「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相棄。」
九月 jiǔ yuè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第九个太阴月
九个月  ——《漢語大詞典》
暇日 xiá rì
空闲的日子。《孟子·梁惠王上》:“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唐 杜甫 《北征》诗:“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清华园图记》:“余家距 清华园 不半里,暇日尝访其遗构。”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倘再与叭儿较,则心力更多白费,故《围剿十年》或当于暇日作之。”  ——《漢語大詞典》
上崖
宋 程俱 太湖沿檄西原道即事三首 其二 上崖下谷鸟道中,前屩后巾鱼贯从。  ——《骈字类编》
巘 yǎn《國語辭典》

巘 [ yǎn ]

  1. 山峰、山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明·王夫之〈蝶戀花·見說隨帆瞻九面〉詞:「誰遣迷雲生絕巘?蒼水仙蹤,霧鎖靈文篆。」
  1. 艱險、險惡。《元史·卷一七三·葉李傳》:「今山路險巘,深入敵境,萬一蹉跌,非所以威示遠人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灤陽消夏錄二》:「神惡其嶮巘,非惡其汙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