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憩松阴风落帽,剧谈时事口悬河。
紫薇开盛菊开初,老兴无如九日何。小憩松阴风落帽,剧谈时事口悬河。
山斋葵藿聊添饮,野鸟笙簧对客歌。丹壑翠崖双不借,莫将行脚笑哥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小憩 xiǎo qì
亦作“ 小憇 ”。 短暂休息。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权智》:“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清 王士禛 《娑罗坪》诗:“小憩 娑罗坪 ,手扶娑罗树。” 清 李静山 《增补都门杂咏·十刹海》:“柳塘莲浦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花城》1981年第5期:“我想靠着马背小憇一会,我实在太疲劳了。” ——《漢語大詞典》
松阴(松陰)sōng yīn
亦作“ 松荫 ”。 松树之阴。多指幽静之地。 唐 李山甫 《方干隐居》诗:“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明 唐顺之 《松关》诗:“月出照 松关 ,松荫正满地。” ——《漢語大詞典》
风落(风落)
唐 戴叔伦 松鹤 雨湿松阴凉,风落松花细。 ——《骈字类编》
帽 mào《國語辭典》
帽 [ mào ]
名- 戴在頭上,用來裝飾、保暖或保護頭部的東西。如:「草帽」、「遮陽帽」。唐·杜光庭《虯髯客傳》:「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
- 器物的頂罩,作用或形狀像帽子。如:「筆帽」、「螺絲帽」。《聊齋志異·卷二·口技》:「折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
剧谈(劇談)jù tán
犹畅谈。《汉书·扬雄传上》:“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 晋 左思 《蜀都赋》:“剧谈戏论,扼腕抵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今日与 谢孝 剧谈一出来。” 金 元好问 《空山何巨川虚白庵》诗之二:“剧谈不尽江湖景,重与青灯约对牀。” ——《漢語大詞典》
时事(時事)shí shì
(1).指合于时节而应做的事。多指农时农事而言。《周礼·地官·遂师》:“﹝遂师﹞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 郑玄 注:“四时耕耨,歛艾芟地之宜,晚早不同,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管子·权修》:“末产不禁,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工师之事也。”《吕氏春秋·上农》:“时事不共,是谓大凶。”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口 kǒu《國語辭典》
口 [ kǒu ]
名- 人或动物饮食、发声的器官。如:「张口」、「闭口」、「守口如瓶」。《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也称为「嘴」。
- 器物纳入取出的地方。如:「枪口」、「瓶口」。汉·王充《论衡·道虚》:「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覆盖其口。」
- 内外相通的出入处。如:「港口」、「门口」、「巷口」、「海口」。
- 关隘。常用于地名。如:「张家口」、「喜峰口」、「古北口」。
- 兵器或工具上的锋刃。如:「刀口」、「剑口」。
- 破裂的地方。如:「伤口」、「裂口」、「缺口」。
- 量词:➊ 计算人数的单位。如:「一家八口」。➋ 计算牲畜数量的单位。相当于「只」、「头」。如:「三口猪」。➌ 计算器物数量的单位。如:「两口锅子」、「一口钢刀」、「一口枯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悬河(懸河)xuán hé
(1).指瀑布。
(2).谓倾泻不止。 唐 牟融 《邵公母》诗:“搔首惊闻 楚 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 明 李东阳 《哭舍弟东山》诗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泪復悬河。”
(3).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 盈川 文如悬河,酌之不竭。”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巖电烂。” 苏曼殊 《碎簪记》:“ 莲佩 至此,忽停其悬河之口。”
(4).指高出地面的河。《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越抬越高,形成了高出地面五六米的地上‘悬河’。” ——《漢語大詞典》
(2).谓倾泻不止。 唐 牟融 《邵公母》诗:“搔首惊闻 楚 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 明 李东阳 《哭舍弟东山》诗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泪復悬河。”
(3).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 盈川 文如悬河,酌之不竭。”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巖电烂。” 苏曼殊 《碎簪记》:“ 莲佩 至此,忽停其悬河之口。”
(4).指高出地面的河。《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越抬越高,形成了高出地面五六米的地上‘悬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