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容谅匪度,磬折嗤余子。
猷懋端在兹,达人鹜修轨。黄鹄狭四海,那能独衔羽。
周容谅匪度,磬折嗤余子。不见处裈中,生死虱与虮。
此理难户说,持赠知者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周容 zhōu róng
迎合讨好。《楚辞·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王逸 注:“周,合也。苟合於世,以求容媚也。” 汉 刘向 《九叹·惜贤》:“妄周容而入世兮,内距闭而不开。” ——《漢語大詞典》
谅 ( 諒 ) liàng
谅 [ liàng ]
- 宽恕:~解(jiě)。~察。体~。见~。原~。
- 信实:~直(诚信正直)。
- 推想:~必。~已上车。
- 固执,坚持成见。
匪 fěi《國語辭典》
匪 [ fěi ]
名- 形状像箧的方形竹器,可用来盛物。今作「篚」。《说文解字·匚部》:「匪,器似竹箧。」
- 强盗贼寇。如:「土匪」、「盗匪」、「绑匪」。
- 有文彩的样子。《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通「斐」。
- 不。《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度 dù/duó《國語辭典》
度 [ dù ]
名- 表示物质的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状况。如:「长度」、「硬度」、「湿度」、「密度」、「酸度」。
- 法制、规范。如:「制度」、「法度」。《文选·扬雄·长杨赋》:「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 标准。如:「尺度」、「限度」。《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 人的器量、胸怀。如:「器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外表、仪态。如:「风度」、「态度」。《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生因窃往。扣其关,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谦喜承迎,仪度皆洁。」
- 量词:➊ 计算依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耗电三百度」、「今天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六度。」➋ 计算次数的单位。如:「再度光临」。《北史·卷四○·李彪传》:「彪前后六度衔命。」
- 数学上指:➊ 计算圆弧及角的单位。圆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对的中心角,为角度的一度。➋ 物体的长、宽、高。如:「三度空间」。
- 姓。如汉代有度尚。
- 过、经历。如:「度日如年」、「光阴虚度」。
- 由此岸到彼岸。《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同「渡 」。
- 通过、跨越。《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全唐诗·卷二五三·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同「渡 」。
度 [ duò ]
动- 考虑、推测。如:「审度」、「揣度」。《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 测量。如:「量度」。汉·文帝〈议佐百姓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磬折 qìng shé
(1).弯腰。表示谦恭。《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垂佩。”《后汉书·马援传》:“ 述 鸞旗旄骑,警蹕就车,磬折而入。” 李贤 注:“磬折者,屈身如磬之曲折,敬也。” 唐 杜甫 《遣遇》诗:“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杪两红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渐没。” 章炳麟 《訄书·明独》:“总是杂术也,以一身教乡井,有贤不肖,或觵之,或挞之,或具染请之,皆磬折而愿为之尸,父师之独也。”
(2).犹言卑躬屈膝;受屈辱。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前四日板屋欲雨》诗之十三:“展转逢彼怒,磬折自心酸。”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使八旗之无餉乾甲米,则岁节五百万而赢。今几十三万万矣。以是通商惠工而实军府,何功之不成,而何师之不举?其又磬折徒跣以承白人之頩怒也。”
(3).泛指人身、物体或自然形态曲折如磬。《周礼·考工记·韗人》:“为皋鼓,长寻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 郑玄 注:“磬折,中曲之,不参正也。” 唐 杜元颖 《玉水记方流》诗:“斗迴虹气见,磬折紫光浮。”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异时 浦港 磬折以趋海。”《隐居通议·诗歌四》引 元 黄载 《斗蟆图诗》:“髯翁磬折目胜负,突眼老嫗探头覷。”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兴至则乔装挥麈,俯仰磬折,摹写曲情。”
(4).形容声音抑扬宛转。《文选·潘岳〈笙赋〉》:“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李善 注:“磬折,言其声若磬形之曲折也。” ——《漢語大詞典》
(2).犹言卑躬屈膝;受屈辱。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前四日板屋欲雨》诗之十三:“展转逢彼怒,磬折自心酸。”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使八旗之无餉乾甲米,则岁节五百万而赢。今几十三万万矣。以是通商惠工而实军府,何功之不成,而何师之不举?其又磬折徒跣以承白人之頩怒也。”
(3).泛指人身、物体或自然形态曲折如磬。《周礼·考工记·韗人》:“为皋鼓,长寻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 郑玄 注:“磬折,中曲之,不参正也。” 唐 杜元颖 《玉水记方流》诗:“斗迴虹气见,磬折紫光浮。”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异时 浦港 磬折以趋海。”《隐居通议·诗歌四》引 元 黄载 《斗蟆图诗》:“髯翁磬折目胜负,突眼老嫗探头覷。”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兴至则乔装挥麈,俯仰磬折,摹写曲情。”
(4).形容声音抑扬宛转。《文选·潘岳〈笙赋〉》:“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李善 注:“磬折,言其声若磬形之曲折也。” ——《漢語大詞典》
嗤 chī《國語辭典》
嗤 [ chī ]
動- 譏笑。如:「嗤之以鼻」。《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 形容笑的聲音。如:「嗤嗤的笑」。
- 形容撕紙的聲音。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他可敢嗤嗤的扯做了紙條兒。」
余子(餘子)yú zǐ
(1).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 知徐吾 、 赵朝 、 韩固 、 魏戊 ,餘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 杜预 注:“卿之庶子为餘子。”《吕氏春秋·报更》:“ 张仪 , 魏氏 餘子也。” 高诱 注:“大夫庶子为餘子,受氏为 张 。”
(2).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餘子”。《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国有一事,当徵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谓羡也。” 孙诒让 正义:“云‘大故,致餘子’者,谓国被灾寇,则发六乡之餘子羡卒,以备守事及追胥也。餘羡既发,则正卒亦发可知。”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此云‘大故,致餘子’。餘子,即民之子弟。《孟子·滕文公篇》所谓餘夫也。故《大司徒》统谓之万民。”《逸周书·籴匡解》:“成年,年穀足……餘子务艺。”《尚书大传·略说》:“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
(3).年幼未服役的男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 成玄英 疏:“弱龄未壮,谓之餘子。” 陆德明 释文:“未应丁夫为餘子。”《汉书·食货志》:“是月,餘子亦在于序室。”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餘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为餘子。’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当受业,岂论嫡庶乎?”
(4).犹后代。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臣将门餘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
(5).官名。《左传·宣公二年》:“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皆官名。” 孔颖达 疏:“则知餘子之官,亦治餘子之政。”
(6).其馀的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柳宗元》:“工诗,语意深切,发纤穠於简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评杜诗》:“余家有 郑善夫 《批点杜诗》,其指摘疵纇,不遗餘力,然实 子美 之知己。餘子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参见“ 餘子碌碌 ”。
(7).谓劫馀之人。 叶叶 《九秋诗·秋望》:“谁成谁败悲餘子,几帝几王付劫灰。” ——《漢語大詞典》
(2).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餘子”。《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国有一事,当徵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谓羡也。” 孙诒让 正义:“云‘大故,致餘子’者,谓国被灾寇,则发六乡之餘子羡卒,以备守事及追胥也。餘羡既发,则正卒亦发可知。”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此云‘大故,致餘子’。餘子,即民之子弟。《孟子·滕文公篇》所谓餘夫也。故《大司徒》统谓之万民。”《逸周书·籴匡解》:“成年,年穀足……餘子务艺。”《尚书大传·略说》:“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
(3).年幼未服役的男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 成玄英 疏:“弱龄未壮,谓之餘子。” 陆德明 释文:“未应丁夫为餘子。”《汉书·食货志》:“是月,餘子亦在于序室。”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餘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为餘子。’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当受业,岂论嫡庶乎?”
(4).犹后代。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臣将门餘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
(5).官名。《左传·宣公二年》:“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皆官名。” 孔颖达 疏:“则知餘子之官,亦治餘子之政。”
(6).其馀的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柳宗元》:“工诗,语意深切,发纤穠於简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评杜诗》:“余家有 郑善夫 《批点杜诗》,其指摘疵纇,不遗餘力,然实 子美 之知己。餘子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参见“ 餘子碌碌 ”。
(7).谓劫馀之人。 叶叶 《九秋诗·秋望》:“谁成谁败悲餘子,几帝几王付劫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