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须臾烂醉卧蓬窗,船头雪深尺有咫。

李延兴元代〕《雪溪渔隐图

穷阴塞玄冬,万里起墨色。爰有子陵之徒住在溪上头,渺渺孤舟钓风雪。

玄冥尸化枢,天地为冰壶。雾散烟销野马死,溪山佳处好隐居。

繁霙舞空云黯淡,长风捲海天模糊。壮哉滕六大有意,为我渔家扫出万幅真障图。

真障图,世莫比,一钓鲔与鳣,再钓鲂与鲤。三钓鲸与鳌,生杀在钓饵。

失之何足羞,得则良可喜。今者得鱼亟烹之,妇曰有酒无忧矣。

须臾烂醉卧蓬窗,船头雪深尺有咫。酒醒推蓬一开眼,茫茫万境白於纸。

乃知江湖之上多高人,借有驷马高车安肯起。雠太公,友严子,何妨老作烟波士。

湖之滨,江之澨,书可读,谷可艺,君将忘筌予避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须臾烂醉蓬窗船头雪深

须臾(須臾)xū yú
(1).优游自得。《仪礼·燕礼》:“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请吾子之与寡君须臾焉,使某也以请。”《文选·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须臾以相羊。”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须臾、相羊,皆游也。”一本作“ 逍遥 ”。
(2).从容,苟延。《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 项王 尚存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五》:“此‘须臾’与《中庸》‘道不可须臾离’异义。须臾,犹从容,延年之意也。言足下所以得从容至今不死者,以 项王 尚存也。《汉书·贾山传》:‘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少须臾’即少从容,亦延年之意也。故《武五子传》‘奉天期兮,不得须臾’ 张晏 曰:‘不得復延年也。’从容、须臾,语之转耳。”
(3).片刻,短时间。《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瞬息须臾》:“瞬息、须臾、顷刻,皆不久之辞,与释氏‘一弹指间’,‘一刹那顷’之义同,而释书分别甚备……又《毗曇论》云:‘一刹那者翻为一念,一怛刹那翻为一瞬,六十怛刹那为一息,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睺罗,翻为一须臾。’又《僧祗律》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我劳心数年,提兵十万,深入敌境,克在须臾。”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小小一枝箭,发出如雷电;陵谷转沧桑,世界须臾变。”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
(4).古代阴阳家的一种占卜术。《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 李贤 注:“须臾,阴阳吉凶立成之法也。今书《七志》有 武王 《须臾》一卷。”  ——《漢語大詞典》
烂醉(爛醉)làn zuì
大醉。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宋 辛弃疾 《鹧鸪天·用前韵赋梅》词:“直须烂醉烧银烛,横笛难堪一再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把新郎灌得烂醉方以为乐。” 徐迟 《狂欢之夜》:“爱好文艺的青年男女,还有几个乡间的农民,他们都喝得烂醉而来了。”  ——《漢語大詞典》
卧 wò
卧 [ wò ]
  1.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
  2.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蓬窗
草窗,意为破败的窗户  ——《整理自网络》
船头(船頭)chuán tóu
(1).船的前部。 唐 杜甫 《江涨》诗:“渔人縈小楫,容易拔船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只见那 阿四 便钻出船头上来。”《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他﹞一路也同我们在船头上同坐,问长问短。”
(2).船上监督货运的头目;船主。《新唐书·刘晏传》:“初,州县取富人督漕輓,谓之‘船头’。”《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船头递了姓名手本,磕头相见。”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叫左右分付船头,説近日边报紧急,不便羈留,就到了自家门首,也不许拢船,竟扬帆而过便了。”  ——《漢語大詞典》
雪深
唐 李嘉祐 和韩郎中扬子津玩雪寄严维 雪深扬子岸,看柳尽成梅。  ——《骈字类编》
尺 chǐ/chě《國語辭典》

尺 [ chǐ ]

  1.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一公尺等于一百公分;一台尺约三十公分;一市尺等于零点三三三公尺。
  2. 量长短的器具。如:「皮尺」、「铁尺」。
  3. 像尺的条状物。如:「镇尺」、「戒尺」。
  1. 微小的。如:「尺寸之功」。《孟子·公孙丑上》:「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尺 [ chě ]

  1. 参见「[[工尺]]」条。

尺 [ chí ]

  1. 参见「尺寸」(二)​条。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咫 zhǐ《國語辭典》

咫 [ zhǐ ]

  1. 古代的长度单位。周制八寸为一咫。《说文解字·尺部》:「咫,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
  1. 距离很短、很近。《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