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采珠宁畏海风寒。

萧萐父唐代〕《临江仙·和韵答锦全、罗炽

弹指华年怜逝水,罗浮疏影阑珊。采珠宁畏海风寒。

苍凉诗外语,潦倒醉中颜。

蓬岛仙游迷远近,双成笑指嫣然。雪莱冬咏记胸间。

童心犹未泯,蝶梦醒应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采珠海风

采珠(採珠)cǎi zhū
入水取珠。 唐 元稹 《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採珠之人判死採。”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 刘鋹 据 岭 南,置兵八千人,专以採珠为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珠池采珠法》:“盖 蜑 丁皆居海艇中採珠,以大舶环池,以石悬大絙,别以小绳繫诸 蜑 腰,没水取珠。”  ——《漢語大詞典》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1.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畏 wèi《國語辭典》

畏 [ wèi ]

  1. 恐惧、害怕。如:「人言可畏」。《易经·震卦·象曰》:「虽凶无咎,畏邻戒也。」《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 敬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汉书·卷三四·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
  1. 可怕的。《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海风 hǎi fēng
①海上刮的风。②气象学上指沿海地带白天从海洋吹向大陆的风。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