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苍凉诗外语,潦倒醉中颜。

萧萐父唐代〕《临江仙·和韵答锦全、罗炽

弹指华年怜逝水,罗浮疏影阑珊。采珠宁畏海风寒。

苍凉诗外语,潦倒醉中颜。

蓬岛仙游迷远近,双成笑指嫣然。雪莱冬咏记胸间。

童心犹未泯,蝶梦醒应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苍凉诗外潦倒

苍凉(蒼涼)cāng liáng
亦作“ 苍凉 ”。
(1).寒凉。 唐 刘禹锡 《伤我马词》:“寒櫪骚骚兮,瘁毛苍凉。” 宋 苏轼 《浴日亭》诗:“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 明 王廷相 《慎言·乾运》:“日出而苍凉,夜阴之积未遽消,光不甚於旁达也。”
(2).苍茫凄凉。 唐 皎然 《集汤评事衡湖上望微雨》诗:“苍凉远景中,雨色缘山有。” 明 刘基 《感怀》诗:“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 茅盾 《子夜》十七:“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
(3).凄惨。 宋 叶适 《祭黄观复文》:“既歷三纪,苍凉成翁;百闻满臆,千虑填胸。” 清 顾炎武 《酬归戴王潘四子韭溪草堂联句见怀》诗:“苍凉悲一别,廓落想孤栖。” 巴金 《〈神·鬼·人〉·鬼》:“忽然不知在什么地方有人唱起了谣曲,苍凉的声音在静夜里听来就像是鬼哭一般。”
(4).形容诗文、字画苍老朴素。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 其年 好为惊艳絶丽之文,予嗜苍凉古质之作,两人性不相易,然至相契。”《花城》1981年第5期:“但他自己却认为,中年以后,自己的字愈趋苍凉遒劲。”  ——《漢語大詞典》
诗外(诗外)
陆游示子遹诗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韵府拾遗 泰韵》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4. 说:细~。低~。
语 [ yù ]
  1. 告诉:不以~人。
潦倒 liáo dǎo
(1).举止散漫,不自检束。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麤疎,不切事情。”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几乎和 北平 土生的公子哥儿的神情毫无二致……神色带着几分潦倒模样。”
(2).颓丧;失意。 唐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诗:“嗟余潦倒久不利,忍復感激论元元。”《红楼梦》第一回:“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以后他也很凄切地告诉我,说他是如何的潦倒。”
(3).反常;颠倒。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王沐 者, 涯 之再从弟也。家於 江 南,老而且穷。以 涯 执相权,遂跨蹇驴至京师索米,僦舍经三十餘日,始得一见, 涯 於门屏,所望不过一薄尉耳。 涯 潦倒无雁序之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记观王氏书画》:“ 贾秋 壑题诗,语潦倒可笑。”
(4).衰老。 唐 李华 《卧疾舟中相里范二侍御先行赠别序》:“ 华 也潦倒龙钟,百疾丛体,衣无完帛,器无兼蔬。” 唐 杜甫 《夔府书怀》诗:“形容真潦倒,答效莫支持。”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二》:“《緗素杂记》云:古语有二声合为一字音……从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学者不晓龙鐘潦倒之义,正如二合之音是也。龙鐘切为‘癃’字,潦倒切为‘老’字。谓人之老羸癃疾者即以龙鐘潦倒目之。”
(5).形容酒醉。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家门始末》:“潦倒金尊,畅饮娱宾主。”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姚简叔画》:“﹝ 姚简叔 ﹞拉余饮 淮 上舘,潦倒而归。” 清 方文 《送钱而介归携李》诗:“牀头破瓮有老春,且復与君共潦倒。”
(6).沉迷。 清 孙枝蔚 《同杜于皇等集龙眉春草堂》诗:“几处鶯花潦倒中,心情兄弟略相同。” 清 赵执信 《绝句十首》序:“此间诸妓往往迁自 山右 ,问其年,大都二十年中所生长者也。而余乃荒迷潦倒其间,有似补当时之所不足。”  ——《漢語大詞典》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1.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1.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2.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颜 ( 顏 顔 ) yán
颜 [ yán ]
  1. 面容,脸色,脸面:容~。开~。~面。~色。笑逐~开。鹤发童~。
  2. 色彩:~料。五~六色。
  3.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