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羡两骥,蹇步何由追。
吾宗富清制,学海无漘湄。洪涛驾三山,逸兴不可羁。
抱此未获骋,造化真小儿。迩来二十年,奸谀取世资。
枭鸢志气满,鸾翮戢固宜。皎皎空谷姿,谁复咏来思。
上天既悔祸,威命方飙驰。远裔复干纪,危涂动噫嘻。
我生落世纷,备尝忧与疑。敌帐如鬼国,漂堕惊渺瀰。
苍苍安可问,泯然空自知。脱身垂涎口,生死争一釐。
事机如电转,由来难逆推。况当艰危际,志愿常参差。
小已安足念,身世久已遗。但有区区心,痛愤难伸眉。
知公爱我厚,怪我色不移。新诗沃烦襟,胜彼白玉卮。
天葩轻组绣,清芬吐鲜奇。复如游玄圃,紫鸾杂文螭。
云烟忽中断,宛虹露长鬐。惊叹方未已,复歌清远词。
南溟雄绝境,句中得潜窥。想当白日昼,微风皱琉璃。
写作泠然音,听者自忘疲。顾我才识短,颇似临江麋。
居然羡两骥,蹇步何由追。因念玉川子,茅屋无藩篱。
搜肠五千卷,不救寒与饥。弄笔颇惊众,取谤祗自疧。
闭门烹月团,笼头帽斜攲。险语已绝俗,忧世良可师。
公诗足高韵,千载若同时。思得素涛瓯,一洗中肠悲。
飘然游八极,追琢娥与羲。封题幸早寄,伫看清风随。
蓬莱见群仙,为诵玉川诗。群仙司下土,闻此应忸怩。
却须问人世,徐徐说津涯。上言天子圣,盛德方应期。
下言苍生苦,梗莽须平治。他官地位多,主者当为谁。
愿速扫奸孽,不复烦灵旗。神京朝万国,复见汉官仪。
归来颂中兴,当才勿吾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居然 jū rán
1.犹安然。形容平安,安稳。《诗·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 地被山带 河 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 繆公 以来,至於 秦王 ,二十餘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别李参军序》:“ 江 汉 浩浩而长流,天地居然而不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徐凝》:“余昔经 桐庐 古邑,山水苍翠, 严先生 钓石,居然无恙。”
2.显然。《三国志·魏志·何夔传》:“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岑参 在 西安 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 铁关 西。’ 韦应物 作郡时亦有诗云:‘寧知故园月,今夕在西楼。’语意悉同,而豪迈閒澹之趣,居然自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唐 毋煚 有《古今书録》四十卷,又节略羣书四録而成,即体製居然可见,惜并不存。” 叶圣陶 《外国旗》:“她的声音不见得动听,但居然是一种哀怨的语调。”
3.俨然。形容很像。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各家经管纪略》:“本政一断荤酒,皈依 释 氏,居然一头陀也。”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纲盐改票》:“其黠者颇与文人名士相结纳,藉以假借声誉,居然为风雅中人。”
4.竟;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唐 裴度 《雪中讶诸公不相访》诗:“满空乱雪花相似,何事居然无赏心?” 明 高启 《江上晚过邻坞看花》诗:“花开依旧自芳菲,客思居然成寂寞。” 秦牧 《深情注视壁上人……》:“这群雇佣兵在溃逃途中,烟瘾发作,居然躺在公路旁点起烟灯抽烟,结果一批批都被俘虏了。”
倨然。傲慢的样子。居,通“ 倨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而婆罗门居然简傲,垂帷以对,终不面谈。” ——《漢語大詞典》
2.显然。《三国志·魏志·何夔传》:“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岑参 在 西安 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 铁关 西。’ 韦应物 作郡时亦有诗云:‘寧知故园月,今夕在西楼。’语意悉同,而豪迈閒澹之趣,居然自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唐 毋煚 有《古今书録》四十卷,又节略羣书四録而成,即体製居然可见,惜并不存。” 叶圣陶 《外国旗》:“她的声音不见得动听,但居然是一种哀怨的语调。”
3.俨然。形容很像。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各家经管纪略》:“本政一断荤酒,皈依 释 氏,居然一头陀也。”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纲盐改票》:“其黠者颇与文人名士相结纳,藉以假借声誉,居然为风雅中人。”
4.竟;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唐 裴度 《雪中讶诸公不相访》诗:“满空乱雪花相似,何事居然无赏心?” 明 高启 《江上晚过邻坞看花》诗:“花开依旧自芳菲,客思居然成寂寞。” 秦牧 《深情注视壁上人……》:“这群雇佣兵在溃逃途中,烟瘾发作,居然躺在公路旁点起烟灯抽烟,结果一批批都被俘虏了。”
倨然。傲慢的样子。居,通“ 倨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而婆罗门居然简傲,垂帷以对,终不面谈。” ——《漢語大詞典》
羡 xiàn
羡 [ xiàn ]
- 因喜爱而希望得到:贪~。~慕。~妒。艳~。临渊~鱼。
- 有余,余剩:余~。“以~补不足”。
- 姓。
两 ( 兩 ) liǎng
两 [ liǎng ]
-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骥 ( 驥 ) jì
骥 [ jì ]
- ◎ 好马,喻贤能:~足(a.喻杰出的才华;b.喻才华出众的人)。~尾(喻依附他人而成名)。~途(喻锦绣前途)。~服盐车(喻埋没人才)。
蹇步 jiǎn bù
谓步履艰难。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四达虽平直,蹇步愧无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谐谑·嘉兴谑语》:“书中车马多如簇, 钱举人 独身走躑躅。 钱 居贫不克具舆马,又蹇步不良於行也。” 清 吴檠 《咏怀》:“曲径非不捷,由之转穷途。欲速嗟无成,蹇步愧亨衢。” ——《漢語大詞典》
何由 hé yóu
亦作“ 何繇 ”。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沈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漢語大詞典》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沈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漢語大詞典》
追 zhuī/duī《國語辭典》
追 [ zhuī ]
动- 跟在后面或由后面赶上去。如:「追随」、「追赶」、「急起直追」。
- 事后补救。《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寻求、索还。如:「追赃」、「追债」。
- 恋爱求偶。如:「他追张小姐追了三年,终于得偿夙愿,结为连理。」
- 回溯己往。如:「追悼」、「追忆」、「追念」。
追 [ duī ]
名- 钟纽。《孟子·尽心下》:「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曰:『以追蠡。』」汉·赵岐·注:「追,钟钮也。钮磨啮处深矣。蠡,欲绝之貌也。」
- 雕、雕琢。《诗经·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汉·郑玄·注:「追,犹治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