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气味似陈雷,授受同思孟。

王缜明代〕《观沈材美大参与沐希申锦衣手卷走笔次韵

古道日以衰,所交非久敬。沐侯与沈君,允矣不失正。

握手出肺肝,委身奉王命。气味似陈雷,授受同思孟。

顾彼反覆手,置之不复诇。而我来滇阳,步履来远迎。

咳唾散珠玑,谈笑壶觞罄。乃知百世情,不较一日胜。

所以赏音人,在德不在令。喈喈鸡催晨,萧萧雨成瞑。

嗟哉人世间,四美谁能并。二妙真可人,常以琼琚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气味陈雷授受

气味(氣味)qì wèi
(1).滋味和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蔓菁》:“九英,叶根麤大,虽堪举卖,气味不美。” 唐 杜甫 《谢严中丞送乳酒》诗:“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宋 梅尧臣 《答王德言遗柑》诗:“ 荆州 持大橘,亦自名黄柑;忽得 洞庭 美,气味何可参。” 许地山 《再会》:“只要饼底气味好就够了。”
(2).比喻意趣或情调。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喜星书及算术、九宫、三棊、太一、飞符之属,了不从焉,由其苦人而少气味也。” 唐 白居易 《白发》诗:“雪髮随梳落,霜毛绕鬢垂。加添老气趣,改变旧容仪。” 宋 范成大 《元日山寺》诗:“少年豪壮今如此,略与残僧气味同。” 清 包彬 《次韵答薛汇仙》:“天空地阔容疎放,祇有吾曹气味投。”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五:“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
(3).指神态。《老残游记》第二回:“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出得臺来,并无一语。”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陈雷(陳雷)chén léi
东汉 陈重 和 雷义 的并称。 唐 黄滔 《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诗:“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 陈 雷 。” 清 李玉 《一捧雪·杯圆》:“ 陈 雷 友谊真堪拟,比 婴 杵 千秋易地。”参见“ 陈雷胶漆 ”。  ——《漢語大詞典》
授受 shòu shòu
给予和接受。《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朱熹 集注:“授,与也。受,取也。”《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圣贤授受,功不赞漏。”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今各省各局机器师匠,略晓机器,测算等学,彼此授受,絶少匠心。”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意在文字初作,首必象形;触目会心,不待授受。”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孟 mèng《國語辭典》

孟 [ mèng ]

  1. 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大的。《说文解字·子部》:「孟,长也。」《左传·隐公元年》:「傅惠公元妃孟子。」唐·孔颖达·正义:「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
  2. 卤莽的、夸大的。如:「孟浪」。《管子·任法》:「奇术技艺之人,莫敢高言孟行,以过其情。」
  1. 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逸周书·卷六·周月》:「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
  2. 孟子或《孟子》一书的简称。如:「孔孟」、「论孟」。
  3. 姓。如战国时邹有孟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