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从石屋访遗迹,残砖坏藓空盘蜗。
惊雷破山龙衙衙,数里已闻飞瀑哗。隔山两重可望见,犹被青嶂微相遮。
连冈叠岭起又伏,其径屈曲常山蛇。先闻绝境早神往,一旦得路如奔麚。
适逢绝壁梯磴险,以手代足相钩爬。满山石镜亦可悦,日光照耀莹丹霞。
三步回看五步坐,远衔鄱岭明金沙。力穷足茧瀑始出,两谷跌断中谽谺。
观龙垂胡各叫绝,乃叹述者言非夸。泣珠恍探泉客窟,织绡疑入鲛人家。
细如烟纨袭雾縠,危若冰柱转雪车。何年共工陷鳌极,海水倾向东南斜。
九州天惊雨脚逗,袖手颇复哀神娲。青霄倒垂星宿海,客欲往泛愁无槎。
力穿深潭九地破,对足或抵欧罗巴。横飞水气百步外,色有黛绿兼赪霞。
凄寒惊成满肌粟,奇幻疑是双眼花。石梁界空何代造,我意未较天台差。
其旁独树张大盖,太古冰霰融根芽。偶非神参茁五叶,否则奇卉开三丫。
小僮相从颇解事,支炉煮瀑烹新茶。瀑似天龙下听讲,我如敷坐围袈裟。
更从石屋访遗迹,残砖坏藓空盘蜗。士有山林往不返,问名与氏知谁耶。
吾侪疏懒本天放,晚殉一壑非穷奢。奔腾不归少至老,人海一堕终无涯。
诛茅枕流愿莫遂,相对惟有长咨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石屋 shí wū
石头砌成的房子。多为僧人或隐士所居。 前蜀 贯休 《怀白阁道侣》诗:“寒思 白阁 层,石屋两三僧。” 宋 梅尧臣 《送潘士方之建昌》诗:“来寻鸟爪人,神光生石屋。” 元 任士林 《不碍云山堂赋》:“石屋无扉,阴云覆足。” ——《漢語大詞典》
访 ( 訪 ) fǎng
访 [ fǎng ]
- 向人询问,调查:~求(探访寻求)。~员(记者)。搜奇~古。
- 探问,看望:~视。~问。~晤(探访会晤)。探亲~友。
遗迹(遺蹟)yí jì
亦作“ 遗跡 ”。亦作“ 遗蹟 ”。
(1).指留下的脚印。《晋书·卫恒传》:“ 邕 ( 蔡邕 )作《篆势》曰:‘鸟遗跡, 皇頡 循。’” 唐 柳宗元 《禅堂》诗:“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 周公 告诫 成王 说:‘整顿你的军队,踏着 禹 的遗迹,走遍天下,直到海外,没有人不降服。’”
(2).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三国志·吴志·陆胤传》:“ 胤 天资聪朗,才通行絜,昔歷选曹,遗迹可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洹水》:“今池林絶灭,略无遗跡矣。” 宋 苏轼 《渚宫》诗:“谁能为我访遗迹,草中应有 湘东 碑。”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黄楼未成 河 已退,空有遗蹟令人看。” 元 虞集 《舒城县学明伦堂记》:“昔贤名人遗蹟,足以风动其人。”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此木殊方不可知,以余所经他处,未有见之者,亦圣贤之遗跡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历法·日圭同异》:“ 登封县 有观象、测景二臺,乃 周公 营 洛邑 时,手建遗蹟,其土圭表漏尚存。”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乃遍行营垒,周视所开地道,览战争之遗蹟。” 杨朔 《永定河纪行》:“在 翠微峰 下,有一处古代遗迹,题做‘冰川擦痕’。”
(3).犹遗墨。《北史·崔宏传》:“﹝ 崔宏 ﹞尤善草隶,为世摹楷,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南史·陈始兴王伯茂传》:“时军人於 丹徒 盗发 晋 郗曇 墓,大获 晋 右军将军 王羲之 书及诸名贤遗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羔 ﹞忽覩屋柱烟煤之下,见字数行,拂而视之,乃其父遗跡。” 宋 王谠 《唐语林·伤逝》作“遗迹”。 宋 苏轼 《墨宝堂记》:“ 毗陵 人 张君 希元 ,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跡至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国亡,遗跡悉归上都,流传人间者不过残縑片幅耳。”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 唐 李石 《续博物志》: 陶隐居 书自奇,世传画板帖及 焦山 《瘞鹤铭》,皆其遗迹。”
(4).谓行人遗弃脚印,毫不在意。比喻极端鄙视。《国语·楚语下》:“ 灵 不顾於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韦昭 注:“ 灵王 不君,罢弊 楚 国,三军叛之,如行人之遗弃其迹。”《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不念擕手好,弃我如遗跡。”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捨资财若遗跡。”《北史·隋宗室诸王传论》:“变本宗如反掌,弃慈母若遗迹。”
(5).谓忘乎形迹。《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臺之下,遗跡江湖之上。” 李善 注:“《庄子》曰:‘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术。’ 郭象 曰:‘各自足,故相忘也。’今引‘江湖’,唯取‘相忘’之义也。” 张铣 注:“遗跡,谓心相知而跡相忘也。”一本作“ 遗迹 ”。 ——《漢語大詞典》
(1).指留下的脚印。《晋书·卫恒传》:“ 邕 ( 蔡邕 )作《篆势》曰:‘鸟遗跡, 皇頡 循。’” 唐 柳宗元 《禅堂》诗:“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 周公 告诫 成王 说:‘整顿你的军队,踏着 禹 的遗迹,走遍天下,直到海外,没有人不降服。’”
(2).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三国志·吴志·陆胤传》:“ 胤 天资聪朗,才通行絜,昔歷选曹,遗迹可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洹水》:“今池林絶灭,略无遗跡矣。” 宋 苏轼 《渚宫》诗:“谁能为我访遗迹,草中应有 湘东 碑。”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黄楼未成 河 已退,空有遗蹟令人看。” 元 虞集 《舒城县学明伦堂记》:“昔贤名人遗蹟,足以风动其人。”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此木殊方不可知,以余所经他处,未有见之者,亦圣贤之遗跡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历法·日圭同异》:“ 登封县 有观象、测景二臺,乃 周公 营 洛邑 时,手建遗蹟,其土圭表漏尚存。”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乃遍行营垒,周视所开地道,览战争之遗蹟。” 杨朔 《永定河纪行》:“在 翠微峰 下,有一处古代遗迹,题做‘冰川擦痕’。”
(3).犹遗墨。《北史·崔宏传》:“﹝ 崔宏 ﹞尤善草隶,为世摹楷,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南史·陈始兴王伯茂传》:“时军人於 丹徒 盗发 晋 郗曇 墓,大获 晋 右军将军 王羲之 书及诸名贤遗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羔 ﹞忽覩屋柱烟煤之下,见字数行,拂而视之,乃其父遗跡。” 宋 王谠 《唐语林·伤逝》作“遗迹”。 宋 苏轼 《墨宝堂记》:“ 毗陵 人 张君 希元 ,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跡至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国亡,遗跡悉归上都,流传人间者不过残縑片幅耳。”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 唐 李石 《续博物志》: 陶隐居 书自奇,世传画板帖及 焦山 《瘞鹤铭》,皆其遗迹。”
(4).谓行人遗弃脚印,毫不在意。比喻极端鄙视。《国语·楚语下》:“ 灵 不顾於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韦昭 注:“ 灵王 不君,罢弊 楚 国,三军叛之,如行人之遗弃其迹。”《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不念擕手好,弃我如遗跡。”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捨资财若遗跡。”《北史·隋宗室诸王传论》:“变本宗如反掌,弃慈母若遗迹。”
(5).谓忘乎形迹。《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臺之下,遗跡江湖之上。” 李善 注:“《庄子》曰:‘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术。’ 郭象 曰:‘各自足,故相忘也。’今引‘江湖’,唯取‘相忘’之义也。” 张铣 注:“遗跡,谓心相知而跡相忘也。”一本作“ 遗迹 ”。 ——《漢語大詞典》
残 ( 殘 ) cán
残 [ cán ]
- 害,毁坏:~害。摧~。
- 不完全,余下的:~余。~阳。~存。~废。~佚。苟延~喘。
- 凶恶:~忍。~酷。凶~。
砖 ( 磚 ) zhuān
砖 [ zhuān ]
- 用土坯烧制而成的建筑材料:~坯。~瓦。~砚(制成的砚)。
- 形状像砖的东西:茶~。冰~。
坏 ( 壞 ) huài《國語辭典》
坏 [ péi ]
名- 未經燒成的磚瓦陶器。如:「土坏」、「陶坏」。《說文解字·土部》:「坏,一曰瓦未燒。」
- 低矮的山丘、土堆。宋·范成大〈長安閘〉詩:「千車擁孤隧,萬馬盤一坏。」
- 牆壁。《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故士或自盛以橐,或鑿坏以遁。」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坏,壁也。」唐·杜甫〈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賢非夢傅野,隱類鑿顏坏。」
- 用土封塞空隙。《禮記·月令》:「蟄蟲坏戶,殺氣浸盛。」
藓 ( 蘚 ) xiǎn
藓 [ xiǎn ]
- ◎ 苔藓植物的一纲。属于这一纲的植物茎和叶都很小,绿色,有假根,常生在阴湿地方。
空盘(空盤)kōng pán
假盘点。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无事而带持军器,用人而刻扣工资,空盘倒账,袒庇教民,包揽关捐,掠贩人口。” ——《漢語大詞典》
蜗 ( 蝸 ) wō
蜗 [ wō ]
- 〔~牛〕软体动物,有螺旋形扁圆的硬壳,头部有两对触角。吃嫩叶,对农作物有害。某些种类可供食用。
- 〔~居〕喻窄小的住所。
- 〔~螺〕软体动物,壳如笋状,螺层长,壳顶尖,生活于湖池中。
- 〔~蠃〕软体动物,壳淡玳瑁色,壳口边缘略翻出,生活于湖溪中。亦称“螺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