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旋进退间,万世作凡例。
我思古丈夫,出处各有意。上焉不作名,下亦岂为利。
周旋进退间,万世作凡例。吁嗟古人远,中夜辄三起。
老来得贤侯,气象无乃是。少年自挺立,学问造严秘。
笔端挟风雨,麈尾揠根柢。问之为谁欤,盛德有苗裔。
广陵之外孙,右司公之子。内师孟母贤,外交天下士。
渐磨薰蒸到,成此不凡器。年来贰襄阳,岂为山水计。
政以承母心,欲觐淮源隧。淮源日夜流,墓木已拱矣。
母来拜墓门,满下平生泪。回头语儿孙,更酹坟前地。
我怀三十年,一饭不忘此。惟诚通鬼神,志愿今乃遂。
儿身勉直道,无贻墓中愧。宁为颍封人,勿作鱼梁吏。
到官辟高堂,涓洁亦明丽。夜月进古几,春盘供早荠。
炉薰事禅寂,简物薄滋味。起居饮食安,其乐固泄泄。
母身自教子,子养母其志。要当并外家,十幅作图记。
大曾信知言,名堂书是事。更哦诸人诗,千古激彫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周旋(週旋)zhōu xuán
亦作“ 周还 ”。
(1).运转。《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汉书·天文志》:“荧惑出则有大兵,入则兵散。周还止息,乃为其死丧。”
(2).谓辗转相追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杜预 注:“周旋,相追逐也。” 宋 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杨朔 《火并》:“如果能有五百个武装的队员,他们便可以建立抗日政权,不怕城里那一班绅士反对,也可以进一步和敌人周旋了。”
(3).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礼记·乐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陆德明 释文:“还,音旋。” 孔颖达 疏:“周谓行礼周曲迴旋也。”《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4).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 三国 魏 曹操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郭奉孝 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王导 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尝有座客二十餘人,逐一称赞。”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自 嘉靖 丁巳、戊午间为青臬,前后所周还三抚臺, 刘公 来 、 傅公 颐 、 丁公 以忠 ,皆知己。”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叹完了气,他还得有说有笑的和友人们周旋。”
(5).环绕;盘曲。《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众议咸以 丹阳 地势险阻,与 吴郡 、 会稽 、 新都 、 鄱阳 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山环水绕 天台洞 ,势周旋,形曲折。”
(6).盘桓;展转;反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周旋祠宇,庭序荒芜。”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篇:“周旋宛转,思之不得。”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近人之诗若文﹞骤观之,非不洋洋焉煜煜焉,周旋观之,嚼蜡矣。”
(7).照顾;周济。《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 裴晋公 每怀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苏曼殊 《与刘三书》:“ 曼 前离 芜 时,已囊空若洗,幸朋友周旋,不致悲穷途也。”
(8).美好;漂亮。《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毁谤阿罗嘆(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蒋礼鸿 通释:“﹝周旋﹞是漂亮、好看的意思。”
(1).交际;应酬。 清 戴名世 《赠蒋玉度还毘陵序》:“习剽窃之文,工侧媚之貌,奔走形势之途,週旋僕隶之际,以低首柔声乞哀於公卿之门。”
(2).周全;照顾。《恨海》第八回:“年伯如此週旋,真是粉身难报。” ——《漢語大詞典》
(1).运转。《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汉书·天文志》:“荧惑出则有大兵,入则兵散。周还止息,乃为其死丧。”
(2).谓辗转相追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杜预 注:“周旋,相追逐也。” 宋 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杨朔 《火并》:“如果能有五百个武装的队员,他们便可以建立抗日政权,不怕城里那一班绅士反对,也可以进一步和敌人周旋了。”
(3).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礼记·乐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陆德明 释文:“还,音旋。” 孔颖达 疏:“周谓行礼周曲迴旋也。”《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4).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 三国 魏 曹操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郭奉孝 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王导 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尝有座客二十餘人,逐一称赞。”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自 嘉靖 丁巳、戊午间为青臬,前后所周还三抚臺, 刘公 来 、 傅公 颐 、 丁公 以忠 ,皆知己。”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叹完了气,他还得有说有笑的和友人们周旋。”
(5).环绕;盘曲。《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众议咸以 丹阳 地势险阻,与 吴郡 、 会稽 、 新都 、 鄱阳 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山环水绕 天台洞 ,势周旋,形曲折。”
(6).盘桓;展转;反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周旋祠宇,庭序荒芜。”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篇:“周旋宛转,思之不得。”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近人之诗若文﹞骤观之,非不洋洋焉煜煜焉,周旋观之,嚼蜡矣。”
(7).照顾;周济。《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 裴晋公 每怀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苏曼殊 《与刘三书》:“ 曼 前离 芜 时,已囊空若洗,幸朋友周旋,不致悲穷途也。”
(8).美好;漂亮。《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毁谤阿罗嘆(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蒋礼鸿 通释:“﹝周旋﹞是漂亮、好看的意思。”
(1).交际;应酬。 清 戴名世 《赠蒋玉度还毘陵序》:“习剽窃之文,工侧媚之貌,奔走形势之途,週旋僕隶之际,以低首柔声乞哀於公卿之门。”
(2).周全;照顾。《恨海》第八回:“年伯如此週旋,真是粉身难报。” ——《漢語大詞典》
进退(進退)jìn tuì
亦作“进逻”。
(1).前进与后退。《易·繫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韩康伯 注:“往復相推,迭进退也。” 孔颖达 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宋书·乐志二》:“进退疾鹰鷂,龙战而豹起。”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帜,各自随方位调动,随金鼓声进退。”
(2).举止行动。《后汉书·陈蕃传》:“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见上官,进退应对,无不颠倒。”《花城》1987年第5期:“ 刘富贵 在家一切进退,都是听他老婆这个‘枕边军师’的口令的。”
(3).升降;任免。《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姦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羣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 宋 秦观 《主术策》:“非有政事之臣,则百官之进退,奈何而不乱也。”
(4).出仕和退隐;去就。 宋 王安石 《得孙正之诗因寄兼呈曾子固》诗:“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盖当时局縻烂,兵事掣肘,杀身无补忠孝,宜完留其身以有待,亦儒臣进退之义。”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但我个人进退的事小,而政治作风的改革事大,后一点尤其值得政府的考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朋友们知道了我这个意思,也有表同感的,像 张志让 和 董维键 便曾经写信给我,愿意共同进退。”
(5).录取与黜退。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礼部侍郎 高郢 始用经艺为进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南院书籍》:“而进退人才,则又密封,稿中皆涂去姓名,防洩漏也。”
(6).指录用与解雇。 茅盾 《子夜》十五:“他又要求以后 屠维岳 进退工人,须先得他的同意。”
(7).损益变化。《周礼·秋官·小司寇》:“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郑玄 注:“进退,犹损益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以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圣人以阴阳之消长,示人事之进退。”
(8).引申为斟酌;权衡。 清 冯桂芬 《致曾协揆公启》:“特遣 钱户部 鼎铭 齎呈属以 包胥 秦 庭之事,愿听执事《无衣》之赋,如不得命, 江 南亿万姓从此死无日矣,惟执事进退之。”
(9).褒贬。《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若言有进退,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 明 吕天成 《〈曲品〉自序》:“传奇侈盛,作者争衡,从无操柄而进退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 孟坚 自视於 孔子 何如,乃於千百年之圣贤帝王,奋笔肆为进退,是亦不可以已乎!”
(10).指挥;使之进退。《公羊传·襄公十九年》:“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 何休 注:“礼,兵不从中御外,临时制宜,当敌为师,唯义所在。” 徐彦 疏:“《司马法》云:閫外之事,将军裁之。故云:礼,用兵之道,不得国中制御于外也。凡为将军之法,必须临时制宜,谓专进退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令狐绹李德裕》:“先是诸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之所以进退天下者,八股之文、八韵之诗,虽使 伊 、 吕 、 管 、 乐 操觚为之,必无以远过於 金 、 陈 、 章 、 罗 。”
(11).犹豫。《易·巽》:“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 王弼 注:“《巽》顺之志,进退疑惧。” 孔颖达 疏:“志疑者,欲从之则未明其令,欲不从则惧罪及己,志意怀疑,所以进退也。”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展 细詰之,女进退而惭于言, 封 为略述梗概。”
(12).应进而进;应退而退。泛指言语行动恰如其分。 宋 王安石 《雨过偶书》诗:“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西游记》第五五回:“那怪道:‘ 孙悟空 ,你好不识进退!’”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像 遂庵 这样晓得进退,聪明知趣的人,世界上有几个?” ——《漢語大詞典》
(1).前进与后退。《易·繫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韩康伯 注:“往復相推,迭进退也。” 孔颖达 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宋书·乐志二》:“进退疾鹰鷂,龙战而豹起。”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帜,各自随方位调动,随金鼓声进退。”
(2).举止行动。《后汉书·陈蕃传》:“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见上官,进退应对,无不颠倒。”《花城》1987年第5期:“ 刘富贵 在家一切进退,都是听他老婆这个‘枕边军师’的口令的。”
(3).升降;任免。《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姦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羣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 宋 秦观 《主术策》:“非有政事之臣,则百官之进退,奈何而不乱也。”
(4).出仕和退隐;去就。 宋 王安石 《得孙正之诗因寄兼呈曾子固》诗:“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盖当时局縻烂,兵事掣肘,杀身无补忠孝,宜完留其身以有待,亦儒臣进退之义。”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但我个人进退的事小,而政治作风的改革事大,后一点尤其值得政府的考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朋友们知道了我这个意思,也有表同感的,像 张志让 和 董维键 便曾经写信给我,愿意共同进退。”
(5).录取与黜退。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礼部侍郎 高郢 始用经艺为进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南院书籍》:“而进退人才,则又密封,稿中皆涂去姓名,防洩漏也。”
(6).指录用与解雇。 茅盾 《子夜》十五:“他又要求以后 屠维岳 进退工人,须先得他的同意。”
(7).损益变化。《周礼·秋官·小司寇》:“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郑玄 注:“进退,犹损益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以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圣人以阴阳之消长,示人事之进退。”
(8).引申为斟酌;权衡。 清 冯桂芬 《致曾协揆公启》:“特遣 钱户部 鼎铭 齎呈属以 包胥 秦 庭之事,愿听执事《无衣》之赋,如不得命, 江 南亿万姓从此死无日矣,惟执事进退之。”
(9).褒贬。《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若言有进退,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 明 吕天成 《〈曲品〉自序》:“传奇侈盛,作者争衡,从无操柄而进退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 孟坚 自视於 孔子 何如,乃於千百年之圣贤帝王,奋笔肆为进退,是亦不可以已乎!”
(10).指挥;使之进退。《公羊传·襄公十九年》:“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 何休 注:“礼,兵不从中御外,临时制宜,当敌为师,唯义所在。” 徐彦 疏:“《司马法》云:閫外之事,将军裁之。故云:礼,用兵之道,不得国中制御于外也。凡为将军之法,必须临时制宜,谓专进退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令狐绹李德裕》:“先是诸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之所以进退天下者,八股之文、八韵之诗,虽使 伊 、 吕 、 管 、 乐 操觚为之,必无以远过於 金 、 陈 、 章 、 罗 。”
(11).犹豫。《易·巽》:“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 王弼 注:“《巽》顺之志,进退疑惧。” 孔颖达 疏:“志疑者,欲从之则未明其令,欲不从则惧罪及己,志意怀疑,所以进退也。”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展 细詰之,女进退而惭于言, 封 为略述梗概。”
(12).应进而进;应退而退。泛指言语行动恰如其分。 宋 王安石 《雨过偶书》诗:“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西游记》第五五回:“那怪道:‘ 孙悟空 ,你好不识进退!’”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像 遂庵 这样晓得进退,聪明知趣的人,世界上有几个?”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 拔去,除去:~苗。
-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万世(萬世)wàn shì
很多世代。形容时代久远。《书·太甲中》:“惟朕以懌,万世有辞。”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劝帝不受尊号,遂为万世法。”《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古圣明王,进君子,远小人,指天下於太平,垂鸿名於万世,繄史官是赖。”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 俄罗斯 的万世疑谜,如今不用猜了。” ——《漢語大詞典》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凡例 fán lì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周公 之垂法,史书之旧章。”又《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谓之礼经” 杜预 注:“此言凡例,乃 周公 所制礼经也。”后因以“凡例”指体制、章法或内容大要,今多指书前说明本书内容或编纂体例的文字。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仇兆鳌 注:“森然起例,谓碑文体製。”《朱子语类》卷六六:“ 夫子 作传,亦略举一端以见凡例而已。”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礼乐》:“古人题旐及题墓必加国号,如曰‘ 唐 故’、‘ 宋 故’,所以表其为何代之人……此其凡例也。”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自序门当属叙述编譔体例及序,于卷首无自序凡例知之。”如:关于这部手册的编写体例,我们已经在“凡例”中作了说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