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如来饮酒,仰面醉酣酣。

白居易唐代〕《劝酒十四首。不如来饮酒七首

莫隐深山去,君应到自嫌。齿伤朝水冷,貌苦夜霜严。
渔去风生浦,樵归雪满岩。不如来饮酒,相对醉厌厌。
莫作农夫去,君应见自愁。迎春犁瘦地,趁晚喂羸牛。
数被官加税,稀逢岁有秋。不如来饮酒,酒伴醉悠悠。
莫作商人去,恓惶君未谙。雪霜行塞北,风水宿江南。
藏镪百千万,沉舟十二三。不如来饮酒,仰面醉酣酣。
莫事长征去,辛勤难具论。何曾画麟阁,只是老辕门。
虮虱衣中物,刀枪面上痕。不如来饮酒,合眼醉昏昏。
莫学长生去,仙方误杀君。那将薤上露,拟待鹤边云。
矻矻皆烧药,累累尽作坟。不如来饮酒,闲坐醉醺醺。
莫上青云去,青云足爱憎。自贤夸智慧,相纠斗功能。
鱼烂缘吞饵,蛾焦为扑灯。不如来饮酒,任性醉腾腾。
莫入红尘去,令人心力劳。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不如来饮酒,稳卧醉陶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如饮酒仰面酣酣

不如 bù rú
(1).比不上。《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説是事。” 沙汀 《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
(2).不象;不符。《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饮酒(飲酒)yǐn jiǔ
(1).喝酒。《国语·晋语一》:“﹝ 史苏 ﹞饮酒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时 司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
(2).古代宴会时供食毕漱口的酒。《周礼·天官·酒人》:“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 郑玄 注:“饮酒,食之酒。” 贾公彦 疏:“谓食时有酒者,《曲礼》云:‘酒浆处右。’则此非献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孙诒让 正义:“盖食礼无献酬,唯有酳口,故别谓之饮酒。”  ——《漢語大詞典》
仰面 yǎng miàn
抬脸向上。例如:仰面朝天。  ——《漢語大詞典》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1.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1.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2.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酣酣 hān hān
(1).饮酒酣畅貌。 唐 白居易 《不如来饮酒》诗之三:“不如来饮酒,仰面醉酣酣。” 宋 陆游 《饮石洞酒戏作》诗:“酣酣霞晕力通神,澹澹鹅雏色可人。”
(2).形容睡眠深沉甜蜜。 宋 范成大 《凌云九顶》诗:“酣酣午枕眠方丈,一笑閒身始自由。”
(3).旺盛;炽盛。《南史·梁纪中·武帝》:“始 天监 中,沙门释 宝誌 为诗曰:‘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四中復有四,城北火酣酣。’” 唐 崔融 《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宋 杨万里 《南溪早春》诗:“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