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西师万众几时回,哀痛天书近已裁。

李商隐唐代〕《汉南书事

西师万众几时回,哀痛天书近已裁。文吏何曾重刀笔,
将军犹自舞轮台。几时拓土成王道,从古穷兵是祸胎。
陛下好生千万寿,玉楼长御白云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西师万众几时哀痛天书

西师(西師)xī shī
西方国家的军队。 春秋 时 晋 指 秦 军。《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軼我,击之,必大捷焉。”  ——《漢語大詞典》
万众(萬衆)
众人;千万人。《汉书·佞倖传·石显》:“愚臣微贱,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 望见 良 麾盖,策马刺 良 於万众之中。” 宋 陆游 《题庵壁》诗:“大床独卧豪犹在,万众横行策竟疏。” 陈毅 《雪夜行军》诗:“杀敌气壮,万众同心。”  ——《漢語大詞典》
几时(幾時)jǐ shí
(1).多少时候。 汉武帝 《秋风辞》:“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水浒传》第四四回:“ 杨林 问道:‘二位兄弟在此聚义几时了?’”
(2).指不长的一段时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小童对 赵县君 ﹞説:‘他这几时只在下处,再不到外边去。’” 清 李渔 《凰求凤·酸报》:“这等説起来,又有几时躭搁了。”
(3).什么时候。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宋 苏轼 《儋州》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西游记》第八回:“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  ——《漢語大詞典》
回 huí《國語辭典》

回 [ huí ]

  1.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2.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4.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5.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6.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7.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1.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2. 量詞:➊ ​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3.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哀痛 āi tòng
哀伤;悲痛。《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 唐 杜甫 《杜鹃行》:“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哀痛之音,不堪卒读。”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也同情怜惜着 愫姨 嘤嘤隐泣时发自衷心的哀痛。”  ——《漢語大詞典》
天书(天書)tiān shū
(1).帝王的诏书。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天书屡降,手勅仍存。” 宋 王安石 《送孙叔康赴御史府》诗:“天书下东南,趣召赴严闕。” 清 周亮工 《宋去损以予累客死都门哭送四诗兼贻令嗣峩长》之一:“ 岭 外天书一夜颁, 河 干令子泣潸潸。”
(2).道家称 元始天尊 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隋书·经籍志四》:“﹝ 元始天尊 所説之经﹞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宋史·真宗纪二》:“ 大中祥符 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 左承天门 南鴟尾上……上召群臣拜迎於 朝元殿 ,啟封,号称天书。”《水浒传》第四二回:“娘娘法旨道:‘ 宋星主 ,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封泰山论》:“ 秦始皇 、 汉武帝 之求长生, 光武帝 之用讖纬, 宋真宗 之得天书,皆以邪道坏古礼。”
(3).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红楼梦》第八六回:“﹝ 寳玉 ﹞看着又奇怪,又纳闷,便説:‘妹妹近日越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瞿秋白 《“打倒帝国主义”的古典》:“彷彿嫌牠太欧化,比天书还难懂。”  ——《漢語大詞典》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1.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2.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1.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2.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4.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裁 cái《國語辭典》

裁 [ cái ]

  1. 用刀剪等把纸或布割裂、剪开。如:「裁布」、「裁纸」。《说文解字·衣部》:「裁,制衣也。」《南齐书·卷三二·张岱传》:「恕未闲从政,美锦不宜滥裁。」
  2. 缝制。《文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3. 削减。如:「裁军」、「裁员」。《红楼梦·第三六回》:「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 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乎使不得。」
  4. 决断、判断。如:「裁罪」。《左传·僖公十五年》:「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韩非子·初见秦》:「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5. 量度。唐·韩愈〈感春〉诗五首之二:「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6. 控制。如:「独裁」。《楚辞·贾谊·惜誓》:「神龙失水而陆居合,为蝼蚁之所裁。」
  7. 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8. 写作。唐·杜甫〈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1. 体制、格式。如:「体裁」、「新裁」。《文选·张衡·西京赋》:「取殊裁于八都,岂启度于往旧?」
  1. 仅。《战国策·燕策一》:「虽大男子,裁如婴儿。」《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通「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