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烦暑避蒸郁,居闲习高明。

苏颋唐代〕《小园纳凉即事

烦暑避蒸郁,居闲习高明。长风自远来,层阁有馀清。
散洒纳凉气,萧条遗世情。奈何夸大隐,终日系尘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烦暑蒸郁居闲高明

烦暑(煩暑)fán shǔ
闷热;暑热。《南史·梁武陵王纪传》:“季月烦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宋 辛弃疾 《御街行》词:“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 明 杨慎 《渔家傲》词:“六月 滇 南波漾渚,水云乡里无烦暑。” 郑泽 《夏夜作》诗:“烦暑不我蒸,灵宫自澄澈。”  ——《漢語大詞典》
避 bì《國語辭典》

避 [ bì ]

  1. 躲开。如:「避雨」、「避暑」、「避风港」、「退避三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唐·李白〈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2. 隐去、离开。如:「避世」、「避讳」。《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
  3. 免、防止。如:「避雷针」、「避孕」。《吕氏春秋·季冬纪·介立》:「脆弱者拜请以避死。」汉·高诱·注:「避,犹免也。」
  4. 让。汉·鼌错〈论贵粟疏〉:「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唐·杜甫〈饮中八僊歌〉:「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避 [ ​bèi ]

  1. (一)​之又音。
蒸郁 zhēng yù
见“ 蒸鬱 ”。  ——《漢語大詞典》
居闲(居閒)jū xián
亦作“ 居閒 ”。
(1).平居无事。 唐 韩愈 《画记》:“居闲处独时,往来余怀也。”《明史·傅珪传》:“ 珪 居閒类木訥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倖去。”
(2).赋闲。指失去官职。 唐 韩愈 《从仕》诗:“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越旬申言之, 张 辞以居閒之久,旧部曲不相闻,未有可荐者。” 明 归有光 《〈山斋先生文集〉序》:“公父子皆以失 张公 意,先后罢去,居閒以诗文自娱。”
见“ 居间 ”。  ——《漢語大詞典》
习 ( 習 ) xí
习 [ xí ]
  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
  2. 学:~文。~武。
  3. 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
  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
  5. 相因:世代相~。~~相因。
  6. 姓。
高明 gāo míng
(1).指天;上天。《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孔 传:“高明谓天。”《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文选·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 吕延济 注:“沉潜,地,故称义;高明,天,故称经。”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