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王维唐代〕《谒璿上人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
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羁鞅。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大导师焚香瞻仰

夙 sù《國語辭典》

夙 [ sù ]

  1. 早晨。如:「夙夜匪懈」。《书经·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唐·孔颖达·正义:「夙,早也。」《文选·潘岳·秋兴赋》:「夙兴晏寝,匪遑厎宁。」
  1. 旧的、以前的。《西游记·第五二回》:「且休题夙话。」
  2. 平常的、一向的。如:「夙愿」、「夙志」。《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惟君明叡,平其夙心。」
  3. 饱学的。通「宿」。参见「夙儒 」条。
承 chéng《國語辭典》

承 [ chéng ]

  1. 奉。《左傳·成公十六年》:「承寡君之命以請。」
  2. 蒙受、接受。如:「承蒙」、「承贈」。《左傳·僖公十五年》:「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3. 擔當、負責。如:「承擔」、「這件事情由你來承辦。」
  4. 繼續、繼承。《詩經·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1. 姓。如漢代有承宮。
大导师(大導師)dà dǎo shī
指佛菩萨。谓其能以无边法力导引众生超脱生死。 唐 王维 《谒璿上人》诗:“夙从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赵殿成 笺注:“《法华经》:‘诸比丘、 如来 亦復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华严经》:‘一切菩萨为大导师,引诸众生,入佛法门。’”  ——《漢語大詞典》
焚香 fén xiāng
(1).点燃檀香等香料。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属车釃酒,复道焚香。”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狄惟谦 ﹞遂令设席焚香,端笏立於其上。”如:焚香静坐;焚香操琴。
(2).烧香。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诗:“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说岳全传》第二二回:“安人即便带了媳妇一同出来,在神圣家庙之前,焚香点烛。”如:焚香拜佛。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瞻仰 zhān yǎng
亦作“ 瞻卬 ”。
(1).仰望。《诗·大雅·云汉》:“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陆德明 释文:“卬音仰,本亦作仰。”《韩诗外传》卷三:“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后汉书·安帝纪》:“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谊竞赛》:“这个全人类所瞻仰着的新月亮,一直在以很快的速度环绕着地球,不断发出讯号。”
(2).谓敬视。 冰心 《南归》:“此外,每天早晨合家都到殡仪馆,围立在棺外,隔着玻璃盖子,瞻仰母亲如睡的慈颜。”
(3).仰慕;敬仰。《汉书·师丹传》:“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 颜师古 注:“卬,读曰仰。”《北史·齐纪中·孝昭帝》:“右丞相、 长广王 湛 ,研机测化,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 唐 王维 《谒璇上人》诗:“夙从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4).视;观览。 汉 蔡邕 《释诲》:“狂淫振荡,乃乱其情;贪夫狥财,夸者死权;瞻仰此事,体躁心烦。”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