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千里送人须一别,却思量、我了思量你。

葛长庚宋代〕《贺新郎(再送前人)

风雨今如此。问行人、如何有得,许多儿泪。为探木犀开也未,只有芙蓉而已。九十日、秋光能几。千里送人须一别,却思量、我了思量你。去则是,住则是。
归归我亦行行矣。便行行、不须回首,也休萦系。一似天边双鸣雁,一个飞从东际。那一个、又飞西际。毕竟人生都是梦,再相逢、除是青霄里。却共饮,却共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千里送人一别思量思量

千里 qiān lǐ
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 郑 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唐 孟郊 《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漢語大詞典》
送人 sòng rén
方言。犹送亲。 柳青 《喜事》:“今早起,新媳妇要送人堂客把媒人叫到新房里。”  ——《漢語大詞典》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臾〕片刻,一会儿。
  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一别
唐 顾况 上湖至破山赠文周萧元植 一别二十年,依依过故辙。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唐 王建 寄分司张郎中 一别京华年岁久,卷中多见岭南诗。
唐 温庭筠 送崔郎中赴幕 一别黔巫似断弦,故交东去更凄然。  ——《骈字类编》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思量 sī liang
志趣和器量。《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评》:“ 黄权 弘雅思量, 李恢 公亮志业……咸以所长,显名发迹。”《晋书·魏舒传》:“司徒 剧阳子 舒 体道弘粹,思量佳远。”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怎么今日就这样骄其妻妾,思量高尚?”
(1).考虑;忖度。《晋书·王豹传》:“得前后白事,具意,輒别思量也。” 唐 杜荀鹤 《秋日寄吟友》诗:“閒坐细思量,惟吟不可忘。”《红楼梦》第二四回:“ 贾蓉 出了 荣国府 回家,一路思量,想出一个主意来。” 杨闻宇 《渠水儿悠悠》:“也不思量思量,这到底是为他呀还是害他呀!”
(2).商量。《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於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属,如何可杀?’”《西游记》第七回:“﹝诸侯﹞又不敢打拱,又不敢混杂,众人思量,伏在地上,又走不动。”
(3).想念;相思。《敦煌曲子词·风归云遍·征夫数载》:“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 宋徽宗 《燕山亭》词:“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4).犹心思。 明 陈大声 《粉蝶儿·赏桂花》套曲:“正近著秋吟緑牕,写幽情费尽了思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六:“我费了多少思量,说过了几次,结果呢,也只落得一片痴心。”
(5).方言。顾虑。 梁斌 《播火记》三一:“话刚吐出,又想到: 志和 走了,家里只剩她一个人,就又犯了思量。”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了 liǎo/le《國語辭典》

了 [ liǎo ]

  1. 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2. 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1. 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2. 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1.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了 [ le ]

  1.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2.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你 nǐ《國語辭典》

你 [ nǐ ]

  1. 第二人称,亦指对方。如:「你好吗」、「你死我活」。《周书·卷五○·异域传下·突厥传》:「你能作几年可汗?」《老残游记·第一三回》:「你瞧!这孩子傻不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