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万树(万树)
唐 元稹 离思五首 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唐 白居易 曲江有感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
唐 贾岛 题鱼尊师院 老子堂前花万树,先生曾见几回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二 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唐 郑良士 游九鲤湖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宋 欧阳修 黄溪夜泊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骈字类编》
唐 白居易 曲江有感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
唐 贾岛 题鱼尊师院 老子堂前花万树,先生曾见几回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二 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唐 郑良士 游九鲤湖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宋 欧阳修 黄溪夜泊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骈字类编》
萧森(蕭森)xiāo sēn
(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萧森。” 宋 司马光 《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密叶萧森翠幕紆,蹔来犹恨不长居。” 明 何景明 《怀化驿芭蕉》诗:“孟夏日初赫,萧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2).草木凋零衰败貌。 唐 张九龄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诗:“江城何寂歷,秋树亦萧森。” 宋 陆游 《秋思绝句》:“一片云深更作阴,东轩草树共萧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国后园》诗之二:“天空远水明秋岸,梧叶萧森枫树残。” 鲁迅 《无题》诗:“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3).阴森。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 巫峡 气萧森。”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夜气萧森十里堤,出门可有上天梯。” 徐迟 《入峡记》:“ 巫山 突然挺立两侧,何止十二峰。阳光被夺,气象萧森。” ——《漢語大詞典》
(2).草木凋零衰败貌。 唐 张九龄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诗:“江城何寂歷,秋树亦萧森。” 宋 陆游 《秋思绝句》:“一片云深更作阴,东轩草树共萧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国后园》诗之二:“天空远水明秋岸,梧叶萧森枫树残。” 鲁迅 《无题》诗:“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3).阴森。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 巫峡 气萧森。”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夜气萧森十里堤,出门可有上天梯。” 徐迟 《入峡记》:“ 巫山 突然挺立两侧,何止十二峰。阳光被夺,气象萧森。” ——《漢語大詞典》
猿啸(猿啸)
唐 刘长卿 湘中纪行十首 浮石濑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
唐 郎士元 题精舍寺 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
唐 李端 杂曲歌辞 古别离二首 其二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骈字类编》
唐 郎士元 题精舍寺 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
唐 李端 杂曲歌辞 古别离二首 其二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骈字类编》
罢 ( 罷 ) bà/ba/pí
罢 [ bà ]
- 停,歇:~休。~工。~课。~市。~论(打消了打算)。~笔(停止写作)。
- 免去,解除:~免。~官。~职。~黜。
- 完了,毕:吃~饭。
- 同“吧”。
- 同“疲”,累。
觉 ( 覺 ) jué/jiào
觉 [ jué ]
-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 睡醒;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水边(水边)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七十 东皇长女没多年,从洗金芝到水边。
唐 张乔 题友人草堂 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
金 李俊民 即事 漠漠微凉风里殿,萧萧残夜水边楼。
元 吴澄 题和靖观梅图 月下水边看未足,折来更向手中看。
元 赵孟頫 赠周景远田师孟 篱下黄花为谁好,水边红树令人愁。
元 杜本 渔隐图诗为程子纯赋 山下白云缥缈,水边红树依稀。
元 袁士元 题城西书舍次韵 自笑茅檐多野意,水边栽柳翠成堆。 ——《骈字类编》
唐 张乔 题友人草堂 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
金 李俊民 即事 漠漠微凉风里殿,萧萧残夜水边楼。
元 吴澄 题和靖观梅图 月下水边看未足,折来更向手中看。
元 赵孟頫 赠周景远田师孟 篱下黄花为谁好,水边红树令人愁。
元 杜本 渔隐图诗为程子纯赋 山下白云缥缈,水边红树依稀。
元 袁士元 题城西书舍次韵 自笑茅檐多野意,水边栽柳翠成堆。 ——《骈字类编》
林下 lín xià
(1).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 南朝 梁 任昉 《求为刘瓛立馆启》:“瑚璉废 泗 上之容,樽俎恣林下之适。”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明 高启 《梅花》诗之一:“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2).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竺僧朗》:“ 朗 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与隐士 张忠 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 唐 灵彻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宋 文天祥 《遣兴》诗:“何从林下寻 元亮 ,只向尘中作 鲁连 。”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一:“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説投簪。” 郁雯 《李清照》六:“原想和你一起,退居林下,白头偕老,没有想到又有 湖州 之诏。”
(3).谓闲雅、超逸。《宣和画谱·人物二》:“ 童 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 童氏 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参见“ 林下风气 ”。 ——《漢語大詞典》
(2).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竺僧朗》:“ 朗 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与隐士 张忠 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 唐 灵彻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宋 文天祥 《遣兴》诗:“何从林下寻 元亮 ,只向尘中作 鲁连 。”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一:“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説投簪。” 郁雯 《李清照》六:“原想和你一起,退居林下,白头偕老,没有想到又有 湖州 之诏。”
(3).谓闲雅、超逸。《宣和画谱·人物二》:“ 童 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 童氏 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参见“ 林下风气 ”。 ——《漢語大詞典》
非人 fēi rén
(1).恶人;坏人。《左传·宣公二年》:“君子谓 羊斟 ,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后汉书·窦武传》:“常侍黄门续为祸虐,欺罔陛下,竞行譎诈,自造制度,妄爵非人,朝政日衰,姦臣日彊。” 宋 戴埴 《鼠璞·陈东伏阙》:“﹝ 高宗 ﹞尝曰:‘朕即位听用非人,至今痛恨之,赠官推恩未足称朕悔过之意。’”
(2).谓不够格、不称职的人。《旧唐书·魏玄同传》:“又以比居此任,时有非人。岂直愧彼清通,昧於甄察;亦将竭其庸妄,糅彼棼丝。”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託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清史稿·高宗纪》:“ 赵国麟 以荐举非人,降调。”
(3).道家语。指游心于物外,形神寂静,有如槁木的异人。《庄子·田子方》:“ 孔子 见 老聃 , 老聃 新沐,方将披髮而乾,慹然似非人。” 郭象 注:“寂泊之至。” 成玄英 疏:“慹然不动摇,若槁木,故似非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朝夕拥书於是,俛读仰思,澄神离形,归对妻儿,慹然若非人。”
(4).指有残疾的人。《左传·昭公七年》:“ 孟 非人也,将不列於宗,不可谓长。” 杜预 注:“足跛,非全人,不可列为宗主。”
(5).责备别人。《墨子·兼爱下》:“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火也,其説将必无可焉。”《鬻子·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君子非人者,不出之於辞而施之於行。”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恐未可遽以人皆悦之,而遂自以为是,而遽非人之不是也。”
(6).谓不被当做人看待。 巴金 《廖静秋同志》:“然而她终于从非人的地位走到了人的地位,从受践踏、被蹂躏的女戏子变成了新社会的优秀艺术家。” 许地山 《危巢坠简·人非人》:“她何必出来干那非人的事?”
(7).佛教语。相对于人间而言的天界、冥界的众生。如天龙八部及夜叉之类。《法华经·提婆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 ——《漢語大詞典》
(2).谓不够格、不称职的人。《旧唐书·魏玄同传》:“又以比居此任,时有非人。岂直愧彼清通,昧於甄察;亦将竭其庸妄,糅彼棼丝。”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託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清史稿·高宗纪》:“ 赵国麟 以荐举非人,降调。”
(3).道家语。指游心于物外,形神寂静,有如槁木的异人。《庄子·田子方》:“ 孔子 见 老聃 , 老聃 新沐,方将披髮而乾,慹然似非人。” 郭象 注:“寂泊之至。” 成玄英 疏:“慹然不动摇,若槁木,故似非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朝夕拥书於是,俛读仰思,澄神离形,归对妻儿,慹然若非人。”
(4).指有残疾的人。《左传·昭公七年》:“ 孟 非人也,将不列於宗,不可谓长。” 杜预 注:“足跛,非全人,不可列为宗主。”
(5).责备别人。《墨子·兼爱下》:“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火也,其説将必无可焉。”《鬻子·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君子非人者,不出之於辞而施之於行。”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恐未可遽以人皆悦之,而遂自以为是,而遽非人之不是也。”
(6).谓不被当做人看待。 巴金 《廖静秋同志》:“然而她终于从非人的地位走到了人的地位,从受践踏、被蹂躏的女戏子变成了新社会的优秀艺术家。” 许地山 《危巢坠简·人非人》:“她何必出来干那非人的事?”
(7).佛教语。相对于人间而言的天界、冥界的众生。如天龙八部及夜叉之类。《法华经·提婆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 ——《漢語大詞典》
境 jìng《國語辭典》
境 [ jìng ]
名- 疆界。如:「边境」、「国境」。《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唐·韩愈〈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四境之内,竟岁无一事。」
- 地方、区域。如:「仙境」、「胜境」。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情况、光景。如:「顺境」、「逆境」、「家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宋·陆游〈怀昔〉诗:「岂知堕老境,槁木蒙霜菅。」
- 程度、地步。如:「学无止境」、「已臻化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