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大暑 dà shǔ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六月中,阳历七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一般为我国气候最热的时候。《逸周书·周月》:“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
(2).极热,酷暑。《山海经·大荒西经》:“ 寿麻 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郭璞 注:“言热炙杀人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暑中,公执一叶素扇,偶写‘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漢語大詞典》
(2).极热,酷暑。《山海经·大荒西经》:“ 寿麻 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郭璞 注:“言热炙杀人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暑中,公执一叶素扇,偶写‘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漢語大詞典》
退 tuì《國語辭典》
退 [ tuì ]
动- 向后倒行、移动。与「进」相对。如:「后退」、「撤退」、「进退两难」、「以退为进」、「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畏缩。如:「退缩不前」。《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
- 谦让。如:「谦退」、「退让」。《晋书·卷三七·宗室传·安平献王孚传》:「宣帝执政,常自退损。」
- 离去、离开。如:「退席」、「迟到早退」、「功成身退」。
- 辞去职务。如:「退休」。《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子胥退而耕于野。」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敢以其不胜任而辄退之。」
- 取消、解除。如:「退约」、「退租」、「退婚」。《红楼梦·第一六回》:「闻得父母退了前夫,它便一根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 脱去、除去。如:「退毛」。《西游记·第二三回》:「把他且浸在后边净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盐腌著,使阴天下酒。」
- 减损、消失、衰减。如:「退烧」、「退色」、「衰退」。《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二首之二:「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 归还。如:「退货」、「退票」、「包退包换」、「货既出门,概不退换。」
潢潦 huáng liáo
地上流淌的雨水。《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丰注溢脩霤,潢潦浸阶除。” 张铣 注:“潢潦,雨水流於地者。”潢,一本作“ 黄 ”。 唐 元稹 《书异》诗:“汹涌潢潦浊,喷薄鲸鯢腥。” 明 顾鼎臣 《悯雨》诗:“街市潢潦集,浅深可方舟。” ——《漢語大詞典》
净 ( 凈 ) jìng/chēng
净 [ jìng ]
- 清洁:~化。~水。~土。~心(a.清净的心;b.心里没有牵挂)。~院(佛寺。亦称“净宇”)。干~。洁~。窗明几~。
- 使干净:~面。~手(大小便)。
- 空,什么也没有:~尽。
- 单纯,纯粹的:~利。~值。~价。~重(zhòng )。纯~。
- 单,只,全:满地~是树叶。
- 中国传统戏剧扮演男人的角色名:~角(亦称“花脸”、“黑头”)。
- ◎ 冷的样子。
彩云
五色云 ——《整理自网络》
斑 bān《國語辭典》
斑 [ bān ]
名- 杂色的点或花纹。如:「白斑」、「红斑」。《说文解字·文部》:「辬,驳文也。」清·段玉裁·注:「斑者,辬之俗。今乃斑行而辬废矣。」唐·宋之问〈晚泊湘江〉诗:「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 痕迹。元·钱惟善〈和季文山斋早春〉诗:「落梅风细小窗寒,石上余香点点斑。」
- 一小部分。如:「可见一斑」。
- 灰白。颜色杂而不纯。如:「斑白」。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杂乱。《楚辞·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汉·王逸·注:「斑,乱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