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刘辰翁宋代〕《水调歌头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三壬三甲厚重如山

三壬 sān rén
术数家语。言人腹部有三壬,乃长寿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吾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鼻无梁柱,脚无天根,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 唐 刘禹锡 《乐天是月长斋遂为联句》诗:“鉴容称 四皓 ,捫腹有三壬。” 宋 陆游 《冬日感兴十韵》:“梦魂来二竪,相法欠三壬。”  ——《漢語大詞典》
三甲 sān jiǎ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 宋 王安石 《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参见“ 三壬 ”。
(2).自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续通典·选举三》:“ 明 代取士规制与 元 略同……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为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赐进士、同进士出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初选方面》:“ 顺治 己丑会试后,以两 广 初定需人,遂用新进士候銓者,二甲授参议,三甲授知府。”
(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 中 日 之战, 清廷 与 日本 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 日 俄 之战, 日本 夺取 沙俄 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 日 德 之战, 日本 夺取 德国 在 山东 的控制权。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  ——《漢語大詞典》
厚重 hòu zhòng
(1).敦厚持重。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 周勃 厚重少文,然安 刘 氏者,必 勃 也。” 宋 王安石 《尚书屯田员外郎仲君墓志铭》:“君厚重有大志,不妄言笑。”《明史·刘仲质传》:“ 仲质 为人厚重篤实。”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其民厚重,故虽直抒胸臆,犹能止乎礼义。”
(2).浑厚庄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欲於大殿书‘大雄之殿’四字……以‘大’‘之’二字皆少笔,宜结体厚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作诗不可不辨者,……厚重之与笨滞也,纵横之与杂乱也:亦似是而非。” 秦牧 《茅台·花雕瓶子》:“采取独特的形式,在朴素中注意到和谐,端庄,厚重,光泽。”
(3).厚实,有分量。 宋 岳飞 《申省进兵渡江札子》:“今据诸处申到,番伪敌马厚重,欲分路前来侵犯。”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 即墨 刀尤精鍊厚重。”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我的意思,以为季刊比月刊较厚重。”
(4).丰厚隆重。 唐 张鷟 《游仙窟》:“予与夫人娘子,本不相识,暂缘公使,邂逅相遇。玉饌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5).厚待,看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宁 欲观之,慨出相示,荧荧然一小剑也。於益厚重 燕 。”  ——《漢語大詞典》
屹 yì《國語辭典》

屹 [ yì ]

  1. 高聳的樣子。《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屹山峙以紆鬱,隆崛岉乎青雲。」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西湖席上〉詩:「二老長身屹兩峰,常撞大呂應黃鐘。」
  1. 特立不動、堅定不移的樣子。如:「屹立不搖」。《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屹然特立,的爾殊形。」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辄得咎。
如山
刘伯颜大驾还宫诗肃肃锦衣人似海亭亭黄屋象如山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