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西风吹鼻酸。宦游何处不惊湍。

向滈宋代〕《阮郎归

湘南楼上好凭栏。西风吹鼻酸。宦游何处不惊湍。白鸥盟已寒。空饮恨,废追欢。沈郎衣带宽。故人休放酒杯干。而今行路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西风鼻酸宦游惊湍

西风(西風)xī fēng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 李白 《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 扬子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送周求卓之任荥阳》词:“西风夕照,老鸦啼上枯树。”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贺敬之 《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  ——《漢語大詞典》
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1.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2.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3.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4.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1. 参见「鼓吹」(一)​条。
鼻酸 bí suān
鼻发酸。形容悲痛伤心。《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海内深痛,观者鼻酸。” 唐 杜甫 《壮游》诗:“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 宋 吴坰 《五总志》:“呜呼! 济川 肉烂久矣,而二物悉罹於兵火,念之,令人鼻酸。”  ——《漢語大詞典》
宦游(宦遊)huàn yóu
旧谓外出求官或做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素与 临邛 令 王吉 相善, 吉 曰:‘ 长卿 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易水》:“访诸耆旧,咸言 昭王 礼宾,广延方士。至如 郭隗 、 乐毅 之徒, 邹衍 、 剧辛 之儔,宦游歷説之民,自远而届者多矣。”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我友二三子,宦游在 西京 。”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王 相 珪 当国,有故人至政事堂,公问劳甚厚,其人宦游不遂,有憔悴可怜之色。”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自来 西洛 是吾乡,宦游在四方,寄居 咸阳 。” 明 张居正 《初秋》诗之三:“摇落怜乡思,居诸感宦游。”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逼除,迎父至官舍,团圞度岁,亦宦游中仅事也。”
同“ 宦游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长卿 久宦游,不遂而困,来过我。” 唐 元稹 《为萧相国谢太夫人国号诰身状》:“臣家传儒素,母实劬劳,每织屨以资臣宦游,尝断织以勉臣师学。”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僕从先人宦游南北, 崇寧 癸未到京师,卜居於州西 金梁桥 西夹道之南。” 明 唐顺之 《有司查脚色》诗之二:“逃名最喜称无姓,抱病还应厌有身。説着宦游如一梦,不知犹是籍中人。” 清 冯桂芬 《〈鸿雪因缘〉序》:“自来英硕赡闻之士,类能以宦游辙迹所至,见之著録,垂示方来。”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惊湍(驚湍)jīng tuān
犹急流。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山气冒山岭,惊湍激严阿。” 唐 韩愈 《龊龊》诗:“ 河 堤决 东郡 ,老弱随惊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水语·昌乐泷》:“滩流贔怒,惊湍飞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