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顾太清清代〕《金缕曲·咏白海棠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偏触动、词人系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
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
隔一片、清阴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春欲暮,易生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爱 ( 愛 ) ài
爱 [ ài ]
  1.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慕。~情。~戴。~抚。~怜。~恋。~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挚~。仁~。厚~。热~。
  2. 喜好(hào ):~好(hào)。~唱歌。
  3. 容易:铁~生锈。
  4. 重视而加以保护:~护。~惜。
  5.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依依 yī yī
(1).轻柔披拂貌。《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唐 李商隐 《离亭赋得折杨柳》诗:“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暉。”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密语每愁风嫋嫋,纤腰故学柳依依。” 冯至 《北游》诗:“水边再也没有依依的垂柳,四野里望不见蔚绿的苍松。”
(2).依恋不舍的样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诗:“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 清 姚鼐 《张冠琼遗文序》:“﹝ 张 ﹞亦寡闻其言,独每见依依向余不忍离,可念也。” 郭沫若 《〈屈原〉附录》:“我看你对于我也分外表示着依依的情绪。”
(3).形容思慕怀念的心情。《后汉书·章帝纪》:“岂亡克慎肃雍之臣,辟公之相,皆助朕之依依。” 李贤 注:“依依,思慕之意。” 宋 倪涛 《次韵毛达可给事秋怀念归》:“微官卧 江 汉 ,素心久依依。” 明 张煌言 《与张承恩书》:“窃慕英名久矣,南北相隔,未遑识荆,使人夙夜依依。”
(4).依稀貌;隐约貌。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曖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宋 张先 《菩萨蛮·七夕》词:“斜汉晓依依,暗蛩还促机。” 清 龚自珍 《丙戌秋日一惘然赋》:“依依灯火光,去去门巷曲。”
(5).象声词。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 郭沫若 《下龙湾》诗之二:“水上画屏帆点点,林中乐队鸟依依。”  ——《漢語大詞典》
柔条(柔條)róu tiáo
(1).嫩枝;柔软的枝条。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宋 陈亮 《贺新郎·同刘元实唐与正陪叶丞相饮》词:“手弄柔条人健否?犹忆当时雅趣。” 茅盾 《子夜》十八:“她一伸手就折断了那柔条。”
(2).特指垂柳的枝条。 唐 李白 《惜馀春赋》:“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 宋 沈遘 《发瓦桥十里而河梁败还坐客亭复上马戏咏道旁垂柳》:“柔条秀絶向人甚,忍不从容折一枝。”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曾向 章臺 舞细腰,行人几度折柔条。”  ——《漢語大詞典》
照水
苏辙 诗 近山不作看山计,引水新成照水庵。
晋公遗语唐世风俗贵重葫芦酱桃花醋照水油  ——《分类字锦》
靓妆(靚粧)jìng zhuāng
(1).浓妆艳抹。 南朝 宋 鲍照 《代朗月行》:“靚妆坐帷里,当户弄清絃。” 元 钱抱素 《琐窗寒·题玉山草堂》词:“璚莲倚盖,晓水靚妆孤裊。” 清 袁枚 《新齐谐·披麻煞》:“旦覘新妇,则已靚妆坐牀,琴瑟之好甚篤。” 茅盾 《生活之一页·时间怎样消磨》:“每当路灯放光,晚风渐有凉意之际,街头巷角便有三五靓妆的少女连臂伫立。”
(2).借指妆饰华美的女子。 宋 张先 《少年游·井桃》词之二:“行歌声外,靚妆丛里,须贵少年身。”
(1).打扮。《陈书·皇后传论》:“﹝ 张贵妃 ﹞常於阁上靚粧,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二:“东南溪水来何长, 若耶 清明宜靚粧。”
(2).指打扮得很美丽,浓妆艳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珪》:“靚粧女子一人,絶美丽。”  ——《漢語大詞典》
清艳(清豔)qīng yàn
亦作“ 清艷 ”。
(1).清秀艳丽。 宋 蔡绦 《西清诗话·红梅》:“紫梅清艷两絶,昔独盛於 姑苏 。 晏元献 始移植 西冈 第中,特珍赏之。” 金 宇文虚中 《白菊》诗:“幽香清艳两难得,冰雪肌肤龙麝裛。” 冰心 《晚晴集·悼郭老》:“他的创作固然是清艳雄奇,而他的译诗译文,也是青出于蓝,不同凡响!”
(2).清静美丽。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受了三次窘,心里的不安更甚了。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