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桴思仲尼,好勇惭季路。
东望淮海间,恨无鸿鹄羽。
鸿鹄日已飞,风雪岁将暮。
忆听谈老庄,达生无恐惧。
我今齿发疏,何异树有蠹。
离别不必道,俛仰已成故。
书问虽懒为,梦寐则往屡。
乘桴思仲尼,好勇惭季路。
愿希隆中卧,不是邀三顾。
二公廊庙才,酬寄封尺素。
皋夔久相称,舜禹时已遇。
举杯向明月,此意聊可寓。
鸿鹄日已飞,风雪岁将暮。
忆听谈老庄,达生无恐惧。
我今齿发疏,何异树有蠹。
离别不必道,俛仰已成故。
书问虽懒为,梦寐则往屡。
乘桴思仲尼,好勇惭季路。
愿希隆中卧,不是邀三顾。
二公廊庙才,酬寄封尺素。
皋夔久相称,舜禹时已遇。
举杯向明月,此意聊可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乘桴 chéng fú
乘坐竹木小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遂避时难,乘桴越海,羈旅 辽东 三十餘年。”后用以指避世。 唐 王维 《济上四贤咏》:“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 ——《漢語大詞典》
思仲 sī zhòng
杜仲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杜仲》。 ——《漢語大詞典》
尼 ní《國語辭典》
尼 [ ní ]
名- 本是梵语阴性语尾。如比丘尼、沙弥尼。汉语用来泛称出家女众。如:「僧尼」、「削发为尼」。《聊斋志异·卷五·武技》:「才一交手,尼便呵止。」
- 姓。如明代有尼养德。
好勇 hǎo yǒng
好逞勇武。《左传·文公十二年》:“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 南朝 宋 傅亮 《演慎论》:“ 文王 小心,《大雅》咏其多福; 仲田 好勇,冯河貽其苦箴。” 唐 孟浩然 《送告八从军》诗:“好勇方过我,多才便起予。” ——《漢語大詞典》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季路 jì lù
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他也是孔子的弟子,季氏家臣 ——《整理自网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