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独哦青山间,悼古或悲怆。

梅尧臣宋代〕《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

江南有嘉禽,乘春弄清吭。
流音入我耳,慰惬若获贶。
朝听已孤高,暮听转幽旷。
何多燕雀群,声迹不相傍。
始闻汾阳生,文行众所谅。
独哦青山间,悼古或悲怆。
弃官不屈人,颇学陶元亮。
是时予爱之,颜采莫得望。
倏然能见过,远涉丹湖浪。
袖携一卷诗,行橐更无长。
固与俗人殊,於焉识敦尚。
嗟嗟二千石,不知子所向。
骇子发论高,万仞耸孤嶂。
又如决河湍,捧土安可障。
吾方叹环材,恨未逢良匠。
信哉骐骥驹,谁用伯乐相。
自从昔还朝,汩汩走俗状。
未尝寄子书,子言今行行。
亦似昧相知,曾非事高闶。
把笔诚不勤,强意乃为妄。
兹晨去湓城,聊以和子唱。
子辞犹瀑布,敢挹不知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青山悲怆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1.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2. 老而无子:鳏寡孤~。
  3.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4. 〔~孤〕复姓。
  5. 语助词,犹“”:“弃君之命,,~谁受之?”
哦 ó/ò/é《國語辭典》

哦 [ é ]

  1. 吟唱、吟咏。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对树二松,日哦其间。」宋·杨万里〈雨夜〉诗:「岁晚能无感,诗成只独哦。」

哦 [ ó ]

  1. 表惊悟或领会的语气。如:「哦!您就是孙先生。」、「哦!我明白了。」
青山 qīng shān
(1).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 徐凝 《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一见我这里青山隐隐,緑水迢迢,便问我借与他居住。” 海默 《我的引路人》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指归隐之处。 唐 贾岛 《答王建秘书》诗:“白髮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隣。” 严复 《送沈涛园备兵淮扬》诗之一:“相看白髮盈头出,长恐青山与愿违。”
(3).山名。一名 青林山 。 南朝 诗人 谢朓 曾卜居于此,故又称 谢公山 。在今 安徽省 当涂县 东南。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袁宏 始作《东征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后游 青山 饮酌,既归,公命 宏 同载,众为危惧。”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诗:“宅近 青山 同 谢朓 ,门垂碧柳似 陶潜 。” 宋 杨万里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诗:“ 阿朓 青山 自一村,州民岁岁与招魂。 六朝 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悼 dào《國語辭典》

悼 [ dào ]

  1. 悲哀、伤感。《诗经·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汉书·卷四八·贾谊·赞曰》:「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2. 怜惜、惋惜。如:「惋悼」、「嗟悼」。
  3. 畏惧、恐惧。《庄子·山木》:「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1.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2.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4. 姓。如汉代有古霸。
  1.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或 huò《國語辭典》

或 [ huò ]

  1. 也许。如:「或许」。《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
  1. 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或者」、「喜或怒」、「哀或乐」、「去或不去?」《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1. 泛指人或事物。相当于「有人」、「有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群山丛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参立前坞中。」
  2. 谁。表示疑问的语气。《诗经·豳风·鸱鸮》:「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文选·潘岳·藉田赋》:「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
悲怆(悲愴)bēi chuàng
悲伤。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留釧之妻,人衔其断絶;击磬之子,家缠其悲愴。” 唐 白居易 《有感》诗之三:“往事勿追思,追思多悲愴。”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四折:“弔英魂,歌楚些,不胜悲愴。”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曹靖华 《素笺寄深情》:“ 鲁迅 写这信时,一唱三叹,其悲怆之情,令人泫然泪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