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溪水急,晴光郁如浮。
文同〔宋代〕《新晴事溪树阴洒然鉴景成韵》
雨后溪水急,晴光郁如浮。
高林放繁阴,黮黮幢盖稠。
麦熟桑椹好,撩乱黄栗留。
咿咿动新蜩,呴呴啼乳鸠。
晚策贪静境,缓带成独游。
照影俯回渊,濯足临漫流。
愿言怀世虑,逐此萧洒休。
定知今夕梦,不作尘土忧。
高林放繁阴,黮黮幢盖稠。
麦熟桑椹好,撩乱黄栗留。
咿咿动新蜩,呴呴啼乳鸠。
晚策贪静境,缓带成独游。
照影俯回渊,濯足临漫流。
愿言怀世虑,逐此萧洒休。
定知今夕梦,不作尘土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雨后(雨後)yǔ hòu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漢語大詞典》
溪水 xī shuǐ
指从山里流出来的水流。《三国志·吴志·朱桓传》:“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广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诸军勒兵渡去, 桓 自断后。”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诗:“ 少华 山云当驛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丁玲 《梦珂》:“从山顶流下许多条溪水,又清,又亮,又甜。” ——《漢語大詞典》
急 jí《國語辭典》
急 [ jí ]
形- 没耐心、暴躁的。如:「急性子」、「急得要命」。《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 不能等、亟待解决的。如:「急事」、「急件」、「急邮」。
- 快而猛烈。如:「急病」、「急流勇退」。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 因想把事情尽速完成而激动。如:「为这事我都急昏了。」、「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 令人著急。如:「考试铃都响了,还不见他人,真急人!」
- 忙于解决他人之事或困难。如:「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 迅速的。如:「急转弯」。《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项羽急击秦军。」
- 困难、严重的事。如:「告急」、「救急」。《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晴光 qíng guāng
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郁达夫 《采石矶》:“呆着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笔来伏下身去,在诗的前面填了‘秋夜’两字,作了诗题。” ——《漢語大詞典》
郁 ( 鬱 ) yù《國語辭典》
郁 [ yù ]
形- 文采豐盛。如:「文采郁郁」。《論語·八佾》:「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 香氣濃烈。如:「濃郁」、「馥郁」。《晉書·卷四四·鄭袤等傳·贊曰》:「同鏘玉振,爭芬蘭郁。」
- 和暖。《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敘溫郁則寒谷成暄,論嚴苦則春叢零葉。」通「燠」。
- 姓。如清代有郁松年。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浮 fú《國語辭典》
浮 [ fú ]
动- 漂在水上或飘在空中。如:「漂浮」、「悬浮」。《诗经·小雅·菁菁》:「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唐·陈羽〈喜雪上窦相公〉诗:「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 显现。如:「浮现」、「脸上浮著微笑。」
- 超过。如:「人浮于事」。《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贵于我如浮云」。《文选·左思·吴都赋》:「陵鲤若兽,浮石若桴。」
-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 虚而不实的。如:「浮名」、「浮文」。
- 轻佻、不沉著。如:「轻浮」、「心浮气躁」。
浮 [ fóu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