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愿忆灵山当日语,五十四州均化雨。

守仁明代〕《峨眉高一首奉蜀王令旨题峨眉山图

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烟云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

黄金狮座耸岌岌,白银象驾来翩翩。晨钟暮鼓何喧阗,风林水鸟皆谈玄。

十崖阴雾见玉佛,六时天乐朝金仙。月轮挂树光团团,平羌影落秋波寒。

目前胜境不可状,画图彷佛移岩峦。吾王此地受封国,大法付嘱从灵山。

愿忆灵山当日语,五十四州均化雨。化雨慈云满锦城,佛刹王宫同按堵。

峨眉高,高万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灵山当日五十四州化雨

愿 ( 願 ) yuàn《國語辭典》

愿 [ yuàn ]

  1. 忠厚、谨慎。《书经·皋陶谟》:「柔而立,愿而恭。」《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灵山(靈山)líng shān
(1).道家指 蓬莱山 。《文选·左思〈吴都赋〉》:“巨鼇贔屓,首冠 灵山 。” 吕向 注:“ 灵山 ,海中 蓬莱山 。”
(2).指传说中的 昆仑山 曾城 。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若夫 曾城 ,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 灵山 ,有爱嘉名。” 逯钦立 校注:“ 灵山 ,指 崑崙 曾城 。”
(3).借指 昆仑山 。 南朝 梁 沈约 《锺山》诗:“ 灵山 纪地德,地险资岳灵。” 锺山 , 昆仑山 的别名。参见“ 曾2城 ”。
(4). 印度 佛教圣地 灵鹫山 的简称。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诗》之五:“朝游浄国侣,暮集 灵山 羣。”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 彭泽 因家凡几世, 灵山 预会是前生。”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既到 灵山 ,岂可不朝我佛。” 赵朴初 《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诗:“彷彿 灵山 集海会,弟子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悲或欣然。”原注:“ 灵山 ,即 灵鷲山 ,佛説法处。”
(5).道书所称的福地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上饶县 北。《云笈七籤》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 灵山 在 信州 上饶县 北, 墨真人 治之。”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上饶县》:“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6).指有灵应的山。《云笈七籤》卷一二二:“ 江油 旧壤,境带灵山,自狩 巴 梁 ,屡照感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九:“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7).对山的美称。 唐 刘斌 《咏山》:“灵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盖 云阴远, 香炉 烟气多。”  ——《漢語大詞典》
当日(當日)dāng rì
(1).值日。亦指值日的人。《国语·晋语九》:“君行臣不从,不顺。主将适 螻 而麓不闻,臣敢烦当日。” 韦昭 注:“当日,直日也。”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三折:“现如今星日马当日,降临凡世。”《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俞良 ﹞直走到楼上……只见一个当日的酒保,便向 俞良 唱个喏:‘覆解元,不知要打多少酒?’”
(2).昔日;从前。 唐 李商隐 《华清宫》诗:“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寿汤侍郎》词:“记当日霓旌飞下,鸞翔凤翥。”《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老伯酒量极高的,当日同先君吃半夜,今日也要尽醉纔好。” 丁玲 《母亲》三:“当日爷爷也还不是一岁就死了爹,全靠老太一人抚养的么?”
就在本天;同一天。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团麴当日使讫,不得隔宿。” 唐 杜甫 《散愁》诗之二:“几时通 蓟 北,当日报 关 西。”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一折:“不求同日生,只愿当日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藩臺当日即去见了抚臺,商量要动详文参他。”如:他当日就离开我家,没留宿。  ——《漢語大詞典》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4. 说:细~。低~。
语 [ yù ]
  1. 告诉:不以~人。
五十
元 胡天游 述志赋 霜毛飒以垂领兮,惧五十而无闻。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
唐 李白 赠刘都使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唐 司空图 五十 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
唐 元稹 听妻弹别鹤操 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唐 韩翃 送郑员外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
唐 白居易 自问 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唐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宋 晁补之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其二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元 杨维桢 又湖州作四首 其二 五十狂夫心尚孩,不容俗物相填𧱉。  ——《骈字类编》
四州
宋 苏轼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
元 王恽 泽潞即事杂诗三首 其一 自古徒兵泽潞雄,选齐尤见四州公。
《韵府拾遗 尤韵》:刘邵赵都赋且敝邑者固四州之敞宇而天下之雄图  ——《骈字类编》
均 jūn《國語辭典》

均 [ jūn ]

  1. 等同、没有轻重多寡之分的。如:「平均」、「均匀」、「贫富不均」、「势均力敌」。
  1. 公平、相等。如:「均分」、「均摊」。
  2. 皆、全部。如:「老少均安」、「均已脱脸」。
  1. 调和、调节。《诗经·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骃,六辔既均。」汉·毛亨·传:「均,调也。」《文选·张协·七命》:「营匠斲其朴,伶伦均其声。」
  1. 制造陶、瓦器时所用的旋转台。《管子·七法》:「不明於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
  2.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二千五百石为一均。《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令官作酒,以二千五百石为均。」

均 [ yùn ]

  1. 和谐的音。《文选·成公绥·啸赋》:「音均不恒,曲无定制。」通「韵」。
化雨 huà yǔ
长养万物的时雨。比喻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教育。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赵岐 注:“教之渐渍而浹洽也。”《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老师文章山斗,门生辈今日得沾化雨,实为侥倖。” 清 方文 《呈觉浪大师》诗之三:“阴霾时且晦,化雨事原难。自有开宗日,天人合静观。”如:春风化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