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多少伤心处,奈岁月、暗催双鬓。

顾太清清代〕《探春慢 春阴

九十韶光,清明过了,一年春色将尽。雨洒芳田,烟霏深院,偏是轻阴惹困。

燕子来时候,已辜负、几番花信。海棠零落闲庭,风飘万点成阵。

懊恼留春不住,算只有陌头,杨柳勾引。漠漠情怀,恹恹天气,况又阴晴无准。

多少伤心处,奈岁月、暗催双鬓。对酒当歌,回头往事休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多少伤心岁月双鬓

多少 duō shǎo
(1).指数量的大小。《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性检厉,勤於事。作 荆州 时,敕船官悉録锯木屑,不限多少。”《新唐书·东夷传·日本》:“至 煬帝 ,赐其民锦綫冠,饰以金玉,文布为衣,左右佩银蘤,长八寸,以多少明贵贱。”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屠苏酒》:“正月朔旦,出药置酒中煎,数沸,於东向户中饮之,先从少起,多少任意。”《三侠五义》第二回:“有此三不教,束修不拘多少。故此无人敢请。”
(2).犹多、许多。《汉书·刑法志》:“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狱不减一人,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 唐 杜牧 《江南春》诗:“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臺烟雨中。”《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且人一日间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把圣贤思量,不知是天地间做甚么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毕竟歷过多少间阻,无限风波,然后到手,方为希罕。”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3).犹少、少许。《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徙 乐浪 ,道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 会 ( 钟会 ),语便自无忧,不须极哀, 会 止便止。又可多少问朝事。”
(4).几何,若干。《南史·蔡撙传》:“ 武帝 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今夫一户之赋,官知其为赋之多少,而不知其为地之几何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费仲 曰:‘用人夫五百万。’” 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实力比起 钱葆生 来差多少?”
(5).或多或少;稍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张掖 太守 焦胜 上言:‘以留郡本国图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
(6).高下,优劣。《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辽 感言,復与 周 平”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周 ﹞子 陔 ,字 元夏 。 陔 及二弟 韶 茂 ,皆总角见称,并有器望,虽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按《晋书·武陔传》作:“虽诸父兄弟及乡閭宿望,莫能觉其优劣。”
(7).叹词。多么。 唐 费冠卿 《久居京师感怀诗》:“上国无交亲,请謁多少难。”《朱子语类》卷一三五:“ 颜子 不是一箇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聪明!”《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军,令它回报 楚王 ,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国干戈,多少省事!”  ——《漢語大詞典》
伤心(傷心)shāng xīn
(1).心灵受伤,形容极其悲痛。《书·酒诰》:“民罔不衋伤心。” 孔 传:“民无不衋然痛伤其心。”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故祸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伤心。”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宋 陆游 《重过沈园作》诗之一:“伤心桥下春波緑,曾是惊鸿照影来。” 元 萨都剌 《百字令·登石头城》词:“伤心千古, 秦淮 一片明月。” 巴金 《五十多个》:“ 孙二嫂 坐在雪地上,埋下头摇着她怀里的死孩子,哭得很伤心。”
(2).极甚之词,犹言万分。 唐 李白 《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唐 杜甫 《滕王亭子》诗之一:“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明 刘基 《摸鱼儿·金陵秋夜》词:“回首碧空无际,空引睇,但满眼芙蓉黄菊伤心丽。”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奈 nài《國語辭典》

奈 [ nài ]

  1. 堪、经得起。《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同昌公主》:「稍过度,则熇蒸之气不可奈。」通「耐」。
  2. 对付、安顿、处置。通常与「何」连用。《国语·晋语二》:「吾君老矣,国家多难,伯氏不出,奈吾君何?」
  1. 表示意外转折的语气。如:「怎奈计划不周,以致发生困难。」、「他本性不坏,无奈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岁月(歲月)suì yuè
(1).年月。泛指时间。《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屈彊 江 淮 閒,犹可得延岁月之寿。”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岁月如流,零落将尽。” 唐 白居易 《重赋》诗:“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此事须从容图之,只要成就,莫论岁月。” 鲁迅 《书信集·致沈兼士》:“稍积岁月,倘得修正,当奉览也。”
(2).指短时间。《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诸 田 宗彊,负海阻 河 济 ,南近 楚 ,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新唐书·薛收传》:“两贼连固,则 伊洛 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各国发明机器者,皆积数十百年始能成一物,仿而造之者,岁月之功已足。”  ——《漢語大詞典》
暗 àn《國語辭典》

暗 [ àn ]

  1. 不明亮的、光线不足的、黑夜的。如:「暗房」、「阴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宋·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词:「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2. 幽深、阴翳。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昏昧、不明事理。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暗」。
  4. 不让人知道的、不公开的。如:「暗号」、「明人不做暗事。」
  5. 无光泽的。宋·苏轼〈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词:「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1. 默不作声的、隐密的。如:「暗杀」、「暗示」、「暗渡陈仓」。唐·韩偓〈无题〉诗:「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三出》:「宠固君心,暗中包藏计狡。」
  1. 不光明。如:「弃暗投明」。
  2. 姓。如元代有暗伯。
  1. 光线变得不明亮。如:「天色已渐渐暗了。」
催 cuī《國語辭典》

催 [ cuī ]

  1. 促使行动开始,或加速进行。如:「催生」、「时间到了,催他上车。」《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双鬓(双鬓)
唐 韩愈 答张十一功曹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唐 李逢吉 奉送李相公重镇襄阳 自惜两心合,相看双鬓斑。
唐 杜牧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 重恩山未答,双鬓雪飘然。
元 王恽 临武堂宴醉后有怀省台诸公 双鬓入秋无可白,寸心于世未全灰。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