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戒虚憍习,期殚樗栎材。
圣代文明盛,薰风禁篽开。温纶宣玉阙,彩仗莅仙台。
捧日弹冠庆,承恩珥笔陪。荣光浮太液,瑞霭接蓬莱。
漾楫清荷里,维舟翠荻隈。华班佳树下,珍膳御厨来。
散步通璇圃,环池藉绣苔。香分天禄札,文待孟坚才。
湛露沾天泽,需云挹帝杯。炉烟临水泛,苑鸟隔花催。
纳卷劳询问,随人赐剪裁。重闻申巽命,窃幸荷深培。
顾分弥知惕,扪衷敢自猜。抒诚盟夙夕,秉训凛昭回。
永戒虚憍习,期殚樗栎材。皇仁逾海岳,何以效涓埃。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永 yǒng《國語辭典》
永 [ yǒng ]
形- 深长的、久远的。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一七:「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宋·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 恒久、久远。如:「永垂不朽」。《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
戒 jiè《國語辭典》
戒 [ jiè ]
动- 防备。如:「戒备」。《说文解字·廾部》:「戒,警也。」《荀子·儒效》:「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
- 谨慎、慎重。如:「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警告、劝导。如:「劝戒」。《红楼梦·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
- 告诉、告知。《仪礼·士冠礼》:「主人戒宾。」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
- 革除。如:「戒酒」、「戒赌」、「戒烟」、「戒毒」。
- 宗教上约束禁止某些行为的规条,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破戒」、「戒律」。《西游记·第八回》:「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
- 文体名。内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别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
- 配戴于手指上的环状饰品。如:「钻戒」、「金戒」、「银戒」。
虚憍 xū jiāo
同“虚骄”。 《庄子·达生》:“ 纪渻子 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清 林则徐 《会奏英夷抗不交凶严断接济查办情形折》:“凡在 粤 东士庶,既知夷人习为虚憍,并知臣等慎密修防,沿海閭阎,现俱十分安謐。” 章炳麟 《訄书·明农》:“昔吾尝恨 始元 文学之与 弘羊 辩也,不如 卜式 ……而文学诸生,类欲远法治古,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以遏贪鄙之俗,醇至诚之风,其议虚憍,近於无端崖之辩。” ——《漢語大詞典》
习 ( 習 ) xí
习 [ xí ]
-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
- 学:~文。~武。
- 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
-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
- 相因:世代相~。~~相因。
- 姓。
期 qī/jī《國語辭典》
期 [ qí ]
动- 约定。如:「不期而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三国魏·曹丕〈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 希冀、盼望。如:「期待」、「期望」。宋·欧阳修〈纵囚论〉:「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必能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 时、日,或经约定的时、日。如:「时期」、「日期」、「限期」、「后会有期」。唐·李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 折》:「我今日与小姐赴期去来。」
- 一段时间。如:「假期」、「学期」、「潜伏期」、「危险期」。
- 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量词。计算事物分期的单位。如:「训练计划一年分为四期。」、「这本杂志已出版五卷六十期。」
期 [ jī ]
名- 一周年。《论语·阳货》:「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 丧服中期服的简称。《文选·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彊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期 [ qī ]
- (一)之又音。
殚 ( 殫 ) dān
殚 [ dān ]
- ◎ 竭尽:~心。~力。~竭。~精竭虑。~见洽闻(指见闻广博)。
樗栎(樗櫟)chū lì
(1).《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又《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后因以“樗櫟”喻才能低下。 唐 欧阳詹 《寓兴》诗:“桃李有奇质,樗櫟无妙姿。”
(2).用为自谦之辞。 宋 苏轼 《和穆父新凉》:“常恐樗櫟身,坐缠冠盖蔓。”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闻鸡起舞》:“下官樗櫟之才,岂足为元帅副。”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慙樗櫟,仰託蔦萝,良所深愿。” ——《漢語大詞典》
(2).用为自谦之辞。 宋 苏轼 《和穆父新凉》:“常恐樗櫟身,坐缠冠盖蔓。”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闻鸡起舞》:“下官樗櫟之才,岂足为元帅副。”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慙樗櫟,仰託蔦萝,良所深愿。” ——《漢語大詞典》
材 cái《國語辭典》
材 [ cái ]
名- 木料、树干。如:「木材」、「就地取材」。《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原料、可供制造的物料。如:「药材」、「器材」、「建材」、「钢材」。
- 棺材的简称。如:「寿材」。《红楼梦·第一一六回》:「我为是好几口材都要带回去。」
- 资料。如:「教材」、「题材」、「素材」。
- 资质、能力。如:「因材施教」。《左传·隐公五年》:「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也。」
- 有才能的人。如:「人材」。《文选·曹植·赠丁翼诗》:「大多国良材,譬海出明珠。」
- 闽南方言。量词。计算某些建材体积或面积的单位。如:「今天工地共进了三百材榉木和三分厚的玻璃两百材。」
- 处置、安排。《国语·郑语》:「计亿事,材兆物。」通「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