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

杜甫唐代〕《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峡险江惊急,楼高月迥明。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老人因酒病,坚坐看君倾。
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悠悠照边塞,悄悄忆京华。
清动杯中物,高随海上查。不眠瞻白兔,百过落乌纱。
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鬓,笑舞拓秋窗。
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对月无酒登楼

对月(對月)duì yuè
(1).向月。 南朝 陈 张正见 《有所思》诗:“看花忆塞草,对月想边秋。” 唐 李白 《将进酒》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满月。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对月之时,取 刘备 同小姐回门拜见老夫人来。”《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对月领了文凭,往东江米巷买了三顶 福建 头号官轿,算计自己、夫人、 大舍 乘坐。”《歧路灯》第九九回:“房下有两个小太太,上下不过二十三四天,俱生的是相公,那太爷就喜的了不成。不料这七天头上,那个小相公是对月风,这个新小相公是七日风,一齐都害了撮口脐风。”  ——《漢語大詞典》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1.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1.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1.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1.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1.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1.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1.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1.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2.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1.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1.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1.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无酒(無酒)wú jiǔ
(1).没有酒。《诗·小雅·鹿鸣》:“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南朝 宋 谢灵运 《逸民赋》:“有酒则舞,无酒则醒。”
(2).没有喝醉。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 曹 末云]‘呀呀呀, 寿亭侯 是醉了也。 张文远 ,扶着 寿亭侯 还宅去。’[ 张辽 云]‘丞相, 寿亭侯 无酒也。’[ 曹 末云]‘您怎生知道?’”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我恰才本无酒,我听的那厮説我哥哥兄弟在 古城 ,我故意推醉。”  ——《漢語大詞典》
登楼(登樓)dēng lóu
(1).上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宋 戴复古 《无策》诗:“老觉登楼懒,心知涉世疎。”《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们何不登楼一望。’”
(2).指 汉 末 王粲 避乱客 荆州 ,思归,作《登楼赋》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五:“羣盗哀 王粲 ,中年召 贾生 。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宋 陆游 《秋望》诗:“一樽莫恨盘飧薄,终胜登楼忆故乡。” 金 元好问 《邓州城楼》诗:“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 元 戴良 《怀宋庸庵》诗:“ 祖逖 念时空击檝, 仲宣 多难但登楼。”参见“ 登楼赋 ”。
(3).特指登上御楼,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仪式之一种。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陛下还京,登楼肆赦,则天下之人,尽皆迁善远罪。”《宋史·礼志二十》:“﹝御楼肆赦﹞其日,刑部録诸囚以俟。驾还至 宣德门 内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楼御坐,枢密使、宣徽使侍立,仗卫如仪。”《宋史·乐志一》:“今郊祀礼毕,登楼肆赦,然后还宫。”《宋史·乐志二》:“皇帝归大次奏《定安》,登楼礼成奏《圣安》,驾回奏《采茨》。”  ——《漢語大詞典》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1. 「况 」的异体字。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江 jiāng《國語辭典》

江 [ jiāng ]

  1. 大河的通称。如:「珠江」、「松花江」、「三江五岳」。《水浒传·第三八回》:「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馆,是唐朝白乐天古迹。」
  2. 大陆地区长江的简称。如:「江南」、「偏安江左」。
  3. 大陆地区江苏省的简称。如:「江浙」。
  4. 国名。嬴姓。春秋时为楚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息县西南。
  5. 姓。如南朝梁有江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