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长安不见花。

归有光明代〕《初发白河 其二

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长安不见花。却忆故乡风景好,樱桃初熟正还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胡风刮地黄沙三月长安不见

胡风(胡風)hú fēng
北风。 汉 蔡琰 《悲愤诗》:“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朔马东騖,胡风南埃。”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渡 龙山 。” 唐 孟郊 《长安道》诗:“胡风激 秦 树,贱子风中泣。”  ——《漢語大詞典》
刮地 guā dì
(1).谓大风掠地。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是日东风刮地,自 洛 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余今正泣 杨朱 泪,八月边城风刮地。” 宋 蔡伸 《惜奴娇》词:“雪意垂垂,更刮地,寒风起。”
(2).犹席卷。《新唐书·藩镇传·程日华》:“前刺史 李固烈 ……请还 恒州 。既治装,悉帑以行。军中怒曰:‘马瘠,士飢死,刺史不弃毫髮卹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遂共杀 固烈 ,屠其家。”
(3).喻搜刮无余。 孙中山 《兴中会宣言》:“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  ——《漢語大詞典》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4.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6.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7.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8.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9.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10.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1.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 量词:➊ ​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1.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2.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黄沙 huáng shā
(1).沙土。 宋 苏轼 《送孔郎中赴陕郊》诗:“惊风击面黄沙走,西出 崤 函 脱尘垢。” 明 归有光 《初发白河》诗之二:“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 长安 不见花。”
(2).指沙漠地区。《北史·吐谷浑传》:“部内有黄沙,周廻数百里,不生草木,因号沙州。” 唐 刘长卿 《送南特进赴归行营》诗:“虏云连白草, 汉 月到黄沙。”
(3).指人死后的葬地。 唐 李白 《战城南》诗:“ 匈奴 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只因颇识琴书味,风流不久归黄沙。” 清 洪升 《长生殿·埋玉》:“若是再禁加,拼代你殞黄沙。”
(4).指牢狱。 唐 骆宾王 《狱中书情通简知己》诗:“青陆芳春动,黄沙旅思催。”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即出黄沙在,何须白髮侵。”参见“ 黄沙狱 ”。  ——《漢語大詞典》
三月 sān yuè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三个月  ——《漢語大詞典》
长安(長安)cháng ān
(1).古都城名。 汉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东汉 献帝 初、 西晋 愍帝 、 前赵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汉 末绿林、赤眉, 唐 末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汉 城筑于 惠帝 时,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时,号 大兴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东、南、西一带。 唐 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漢語大詞典》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