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

赵孟頫元代〕《罪出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巳云然,见事苦不早。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

谁令堕尘网,宛转受缠绕。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

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

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骨肉生别离,丘垄谁为扫。

愁深无一语,目断南云杳。恸哭悲风来,如何诉穹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平生独往丘壑寄怀

平生 píng shēng
(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独往(獨往)dú wǎng
(1).犹言孤往独来。谓超脱万物,独行己志。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之十七:“含道独往,弃智遗身。”《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遣此弱丧情,资神任独往。” 李善 注:“ 淮南王 《庄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下,细万物,而独往者也。’ 司马彪 曰:‘独往,任自然,不復顾世。’” 唐 杜甫 《雨》诗:“浮俗何万端,幽人有高步。 庞公 竟独往, 尚子 终罕遇。”参见“ 独往独来 ”。
(2).一人前往。《周书·武帝纪下》:“诸将固请还师,帝曰:‘……卿等若疑,朕将独往。’” 宋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二:“不是溪山曾独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章炳麟 《革命道德论》:“值大事之阽危,则能悍然独往,以为生民请命。”  ——《漢語大詞典》
愿 ( 願 ) yuàn《國語辭典》

愿 [ yuàn ]

  1. 忠厚、谨慎。《书经·皋陶谟》:「柔而立,愿而恭。」《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丘壑 qiū hè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漢語大詞典》
寄怀(寄懷)jì huái
(1).寄托怀抱。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於言。” 宋 陆游 《出游归鞍上口占》:“寄怀 楚 水 吴 山外,得意 唐 诗 晋 帖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寄怀既远,吟咏必多。” 陈毅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诗序:“一九三六年,余游击於 赣 南 五岭 山脉一带,往来作战,备极艰苦。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2).真诚相待。犹言推心置腹。《宋书·谢景仁传》:“汝始亲庶务,而任重事殷,宜寄怀羣贤,以尽弼谐之美。”  ——《漢語大詞典》
抱 bào《國語辭典》

抱 [ bào ]

  1. 胸懷、志趣。《宋書·卷六九·范曄傳》:「然區區丹抱,不負夙心。」
  2. 量詞。計算兩臂可圍持的單位。如:「一抱草」、「一抱書」。
  3. 姓。如北魏有抱嶷、抱老壽。
  1. 摟持,用雙手合圍。如:「抱孩子」、「抱薪救火」。
  2. 養育。《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往後來倆姑奶奶再都抱了娃子,那個不用幾尺粗布呢?」
  3. 孵化。如:「抱蛋」、「抱窩」。
  4. 懷藏在內。如:「抱怨」、「抱病」。
  5. 守護。《孟子·萬章下》:「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
  6. 環繞。如:「環山抱水」。宋·陸游〈書事〉詩:「聞道輿圖次第還,黃河依舊抱潼關。」
  7. 拋擲、丟棄。《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褚先生曰:『抱之山中,山者養之。』」《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八·搜神記》:「忽有一道風雲而來到嵩邊,抱嵩置墓東八十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