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叹人生,几回王子棹,徒付伯牙琴。

夏言明代〕《风流子 用顾东桥韵,寄史恭甫

阳羡溪山好,吾将老、曾见昔贤心。念此语空留,买田未遂,桃源一别,旧路难寻。

叹人生,几回王子棹,徒付伯牙琴。争似山人,烟霞占断,洞天深隐,高卧长吟。

向仙台佛窟,看紫烟敛散,白日升沉。时听端流激玉,岩溜淙金。

更健步堪游,底须策杖,直钩可钓,不用敲针。何日扁舟滆水,独访云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人生王子牙琴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2.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 吟咏:咏~。一唱三~。
人生 rén shēng
(1).人出生;人类产生。《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明 刘基 《医说赠马复初》:“天地闢而人生,蠢蠢焉;圣人出而后异於物。”
(2).指人的一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 唐 韩愈 《合江亭》诗:“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那。”亦指人。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3).人的生存和生活。《左传·成公二年》:“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后汉书·张霸传》:“人生一世,但当畏敬於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唐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诗:“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 叶圣陶 《隔膜·苦菜》:“劳动是人生的真义,从此可得精神的真实的愉快。”  ——《漢語大詞典》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回 huí《國語辭典》

回 [ huí ]

  1.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2.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4.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5.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6.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7.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1.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2. 量詞:➊ ​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3.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王子 wáng zǐ
(1).天子或王的儿子。《书·微子》:“父师若曰:‘王子,天毒降灾荒 殷 邦。’” 孔 传:“ 微子 , 帝乙 元子,故曰王子。”《吕氏春秋·至忠》:“ 吴王 欲杀王子 庆忌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灞陵 夜猎,犹是故时将军; 咸阳 布衣,非独思归王子。” 唐 杜甫 《送李卿晔》诗:“王子思归日, 长安 已乱兵。”
(2).称 东晋 王 氏子弟。 唐 李贺 《恼公》诗:“春迟 王 子态,鶯囀 谢娘 慵。” 王琦 汇解:“ 曾益 曰:‘ 王子 谓 王凝之 。’ 琦 意: 王 子谓 东晋 时 王 氏子弟。” 宋 梅尧臣 《历阳过劐杜挺之遂约同入汴》诗:“人説 维摩居士 病,我同 王子 雪舟来。” 朱东润 注:“《世説新语》‘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后亦为对 王 姓男子的美称。 宋 苏辙 《将还江州王生家饮别》诗:“繫舟枯木根,会面两 王 子。”
(3).称 王子乔 。 唐 吴筠 《缑山庙》诗:“逶迟轘辕侧,仰望 緱山 际。 王子 谢时人,笙歌此宾帝。” 清 樊增祥 《戏赠王子裳太守》诗:“ 王子 控鹤来,吹笙载还家。”参见“ 王子乔 ”。
(4).复姓。 春秋 有 王子狐 。见《通志·氏族五》。  ——《漢語大詞典》
棹 zhào/zhuō《國語辭典》

棹 [ zhào ]

  1. 船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庾吴郡?此中便是。』」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舡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心月。」同「櫂 」。
  2. 借以指船。《文选·张协·七命八首之二》:「纵棹随风,弭楫乘波。」同「櫂 」。
  1. 划船、泛舟。《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宋·苏轼〈好事近·湖上雨晴时〉词:「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同「櫂 」。

棹 [ zhuō ]

  1. 可放置东西的家具。如:「方棹」、「圆棹」。同「桌 」。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1.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1.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3.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4.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1.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1.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付 fù《國語辭典》

付 [ fù ]

  1. 授予、交给。如:「交付」、「托付」。《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原涉传》:「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2. 支出钱财。如:「付款」、「付帐」、「缴付」。
  1. 量词。计算成组成套物品的单位。如:「一付眼镜」、「两付碗筷」。通「副」。
伯 bó/bǎi/bà《國語辭典》

伯 [ ​bó ]

读音
  1. 兄长。古人以为兄弟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最大。
  2. 称谓:➊ ​ 尊称父亲的哥哥。如:「大伯」、「二伯」。➋ ​ 尊称丈夫的哥哥为「伯」。➌ ​ 尊称年龄或辈分较高的人。如:「老伯」、「世伯」。
  3. 古代封建制度里,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第三等。
  4. 用以称擅长某种才艺的人。如:「诗伯」、「画伯」。
  5.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伯宗,楚国有伯州犁。

伯 [ bà ]

  1. 古称诸侯的盟主。《左传·成公二年》:「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唐·孔颖达·正义:「伯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也。郑玄云:『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通「霸」。
  1. 称霸、统领。《战国策·秦策一》:「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伯 [ ​bǎi ]

语音
  1. 称谓。称丈夫的哥哥。如:「大伯子」、「二伯子」。
牙琴 yá qín
(1).传说 春秋 时 伯牙 善弹琴。后因以“牙琴”泛指高手奏琴。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如赏 牙 琴,更亲听乎操縵,喻观 基 射,再目睹乎穿杨。”
(2).指精良的琴。 徐嘉 《书归玄恭〈万古愁〉后》诗:“盆花浮红篆烟清, 点 瑟不鼓 牙 琴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