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庭重典归仪礼,乐府新声出教坊。
董纪〔明代〕《九月十四日上亲策试赐膳华盖殿西庑下以大行皇后丧设酒不荤》
大明开运主文昌,多士争能翰墨场。有分只尝光禄酒,无缘得享大官羊。
殿庭重典归仪礼,乐府新声出教坊。喜动天颜蒙顾问,朝衣熏染御炉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殿庭 diàn tíng
(1).宫殿阶前平地。《三国志·吴志·吴范刘惇等传论》“舍彼而取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葛洪 《神仙传》:“﹝仙人 介象 ﹞乃令人於殿庭中作方埳,汲水满之。”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殿庭捧日彯缨入,阁道看山曳履回。”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端悫》:“ 宋璟 为广府都督……在马竟不与 思勗 交一言。 思勗 以将军贵倖殿庭,因诉 元宗 , 元宗 嗟嘆良久,即拜刑部尚书。”
(2).朝廷。 明 朱明镐 《甲申悲愤诗》:“铜马连群压帝畿,百官犹是殿庭非。” ——《漢語大詞典》
(2).朝廷。 明 朱明镐 《甲申悲愤诗》:“铜马连群压帝畿,百官犹是殿庭非。” ——《漢語大詞典》
重典 zhòng diǎn
(1).指重法。《周礼·秋官·大司寇》:“刑乱国用重典。” 郑玄 注:“‘用重典’者,以其化恶伐灭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言事·疏语不伦》:“闻慈圣亦玉色不怡,将处重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柳条边》:“有私越者置重典,名柳条边。” 梁启超 《民约论》:“ 巴黎 议会命燬其书,且将拘而置诸重典。”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弛禁派则认为靠严刑重典不能禁止鸦片。”参见“ 重法 ”。
(2).指重要典籍。 唐 李百药 《赋〈礼记〉》:“重典开环堵,至道軼金籝。” ——《漢語大詞典》
(2).指重要典籍。 唐 李百药 《赋〈礼记〉》:“重典开环堵,至道軼金籝。”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仪礼(儀禮)yí lǐ
礼仪,礼节。《史记·孝武本纪》:“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禪。封禪用希旷絶,莫知其仪礼。”《南史·儒林传·沈文阿》:“寻领步兵校尉,兼掌仪礼。”《隋书·礼仪志一》:“ 秦氏 以战胜之威,并吞九国,尽收其仪礼,归之 咸阳 。” ——《漢語大詞典》
乐府(樂府)yuè fǔ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 汉 代。 汉 惠帝 时已有乐府令。 武帝 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 李延年 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 魏 晋 至 唐 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 郭茂倩 蒐辑 汉 魏 以迄 唐 、 五代 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 宋 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漢語大詞典》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 魏 晋 至 唐 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 郭茂倩 蒐辑 汉 魏 以迄 唐 、 五代 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 宋 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漢語大詞典》
新声(新聲)xīn shēng
(1).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国语·晋语八》:“ 平公 説新声。” 晋 陶潜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緑酒开芳颜。” 唐 孟郊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握中有新声, 楚 竹人未闻。” 元 王士熙 《李宫人琵琶引》:“新声不用黄金拨,玉指萧萧弄晚凉。” 章炳麟 《辨诗》:“ 李延年 復依西域《摩訶兜勒》之曲,以造新声二十八解。”
(2).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 姚华 《论文后编》:“诗本乐章,自古辞不入今乐,则变为新声,及其递变,新声又不入乐, 宋 元 而后,悉为徒诗矣。”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诗:“新世瑰奇异境生,更搜 欧 亚 造新声。” ——《漢語大詞典》
(2).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 姚华 《论文后编》:“诗本乐章,自古辞不入今乐,则变为新声,及其递变,新声又不入乐, 宋 元 而后,悉为徒诗矣。”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诗:“新世瑰奇异境生,更搜 欧 亚 造新声。” ——《漢語大詞典》
出教 chū jiào
(1).发布教令。《汉书·朱博传》:“﹝ 朱博 ﹞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宋 庄季裕 《〈鸡肋编〉自序》:“昔 曹孟德 既平 汉中 ,欲因讨 蜀 而不得进,守之又难为功, 操 出教唯曰‘鷄肋’而已。”
(2).宗教徒被逐出教外或自行退出教门。 ——《漢語大詞典》
(2).宗教徒被逐出教外或自行退出教门。 ——《漢語大詞典》
坊 fāng/fáng《國語辭典》
坊 [ fāng ]
名- 街道、里巷。多用作街巷名。如:「街坊」。《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昭成子孙传》:「淮南人相率投附者三千余家,置之城东汝水之侧,名曰归义坊。」唐·白居易〈寄张十八〉诗:「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 泛指市区中的商店。
- 较小规模的工作场所。如:「磨坊」、「工作坊」、「染坊」、「酒坊」。
- 纪念表彰人物或表示美观的建筑物。如:「牌坊」、「忠孝坊」、「贞节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滇游日记十二》:「山门内有古坊,曰云隐寺。」
坊 [ fáng ]
名- 堤坊。《礼记·经解》:「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
- 防范、防止。《礼记·坊记》:「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同「防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