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四海 sì hǎi
(1).古以 中国 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 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 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禹 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 驪山 、 太行 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 李绅 《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李渔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
(6).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漢語大詞典》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 李绅 《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李渔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
(6).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漢語大詞典》
司马(司馬)sī mǎ
(1).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 元狩 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 后汉 因之,旋又改名太尉, 南北朝 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 隋 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忆昔筹边赞庙謨,桓桓司马杰丈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下官 杨文驄 ,昨奉 熊司马 之命,託 侯 兄发书 寧南 ,阻其北上,已遣 柳敬亭 连夜寄去。” 王季思 注:“即兵部尚书 熊明遇 。”参阅《通典·职官二》。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钱塘 黄小松 易 ,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按, 黄易 ,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3).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4).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 、 扬 、 王 遗风。” 李善 注:“ 司马相如 、 扬雄 、 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 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5).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 。 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6).复姓。 ——《漢語大詞典》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钱塘 黄小松 易 ,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按, 黄易 ,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3).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4).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 、 扬 、 王 遗风。” 李善 注:“ 司马相如 、 扬雄 、 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 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5).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 。 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6).复姓。 ——《漢語大詞典》
氏 shì/zhī《國語辭典》
氏 [ shì ]
名- 古代巴蜀一帶稱突出而將要崩頹的山崖。《說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
- 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如:「伏羲氏」、「神農氏」、「葛天氏」、「有扈氏」。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 古代少數民族支系的稱號。如鮮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 稱學有專長或有聲望的人。如:「春秋左氏傳」、「段氏說文解字注」。
- 古代稱呼已婚婦女,常於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繫氏。如:「張氏」、「王氏」、「陳林氏」、「孫李氏」。
- 古代於官爵名後繫氏以稱呼。如:「師氏」、「太史氏」。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 對親屬的尊稱。於親屬稱謂後繫氏。如:「母氏」、「舅氏」、「仲氏」。
- 學術派別。如:「老氏」、「釋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 [ zhī ]
- 參見「月氏 」條。
大州
唐书舒王元名传高宗欲授元名大州辞曰臣忝属籍岂以州郡为仕进资邪 魏武帝谢袭费亭侯表既勉袭爵邑忝厥祖考复宠上将鈇钺之任兼领大州万里之宪 ——《骈字类编》
从事(從事)cóng shì
(1).行事;办事。《诗·小雅·十月之交》:“黽勉从事,不敢告劳。” 汉 班彪 《北征赋》:“达人从事,有仪则兮。”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伏见 熙寧 中,天下以新法从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章宗 以仆散揆领行省于 南京 ( 开封 ),便宜从事。”
(2).参与做(某种事情);致力于(某种事情)。《论语·泰伯》:“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鎛,以旦暮从事於田野。”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注苏诗》:“告养回籍,从事 苏 诗,罗百氏之説,以证 王 、 施 、 查 三家之讹。” 老舍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在学校开课的时候,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
(3).指任职。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愈 尝从事於 汴 徐 二府,屡道於两州间。”
(4).处置;处理。《左传·哀公十一年》:“﹝ 子胥 ﹞諫曰:‘ 越 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汉书·王莽传中》:“敢有趋讙犯法,輒以军法从事。”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法者,以法律从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招情相同,即以军法从事,立时梟首。”
(5).追随,奉事。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嚮慕先生高躅,愿从事左右耳。”《英烈传》第十九回:“﹝ 章溢 ﹞后来长成,便从事 叶公 。”
(6).犹周旋。 唐 韩愈 《鳄鱼文》:“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鱷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金史·外国传下·高丽》:“或来侵略,则整尔行列,与之从事。” 明 徐渭 《白母传》:“假令母与 翊 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 闽 、 越 、 东夷 之寇相从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遂募丁壮子弟数千,以与匪 苗 从事,来痛击,去修边。”
(7).官名。 汉 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汉书·丙吉传》:“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其从事 刘子 曰:‘……若移其所以养鹤者养士,庶吾军其振乎。’”
(8).赤眉农民起义军将领称号。《后汉书·刘盆子传》:“乃分万人为一营,凡三十营,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 樊崇 等﹞於 郑 北设坛场,祠 城阳景王 ,诸三老、从事皆大会。” 胡三省 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漢語大詞典》
(2).参与做(某种事情);致力于(某种事情)。《论语·泰伯》:“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鎛,以旦暮从事於田野。”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注苏诗》:“告养回籍,从事 苏 诗,罗百氏之説,以证 王 、 施 、 查 三家之讹。” 老舍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在学校开课的时候,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
(3).指任职。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愈 尝从事於 汴 徐 二府,屡道於两州间。”
(4).处置;处理。《左传·哀公十一年》:“﹝ 子胥 ﹞諫曰:‘ 越 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汉书·王莽传中》:“敢有趋讙犯法,輒以军法从事。”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法者,以法律从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招情相同,即以军法从事,立时梟首。”
(5).追随,奉事。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嚮慕先生高躅,愿从事左右耳。”《英烈传》第十九回:“﹝ 章溢 ﹞后来长成,便从事 叶公 。”
(6).犹周旋。 唐 韩愈 《鳄鱼文》:“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鱷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金史·外国传下·高丽》:“或来侵略,则整尔行列,与之从事。” 明 徐渭 《白母传》:“假令母与 翊 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 闽 、 越 、 东夷 之寇相从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遂募丁壮子弟数千,以与匪 苗 从事,来痛击,去修边。”
(7).官名。 汉 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汉书·丙吉传》:“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其从事 刘子 曰:‘……若移其所以养鹤者养士,庶吾军其振乎。’”
(8).赤眉农民起义军将领称号。《后汉书·刘盆子传》:“乃分万人为一营,凡三十营,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 樊崇 等﹞於 郑 北设坛场,祠 城阳景王 ,诸三老、从事皆大会。” 胡三省 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漢語大詞典》
贤 ( 賢 ) xián
贤 [ xián ]
-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