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今年 jīn nián
本年。指说话时的这一年。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 密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刘 今年九十有六。”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岂知还復有今年,把琖对花容一呷。”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如今年暂行,明年即据为例,非祖宗旧例也。” 周瘦鹃 《花木丛中·梅花时节话梅花》:“今年我家的盆梅,开了花的只有十多盆。” ——《漢語大詞典》
女子 nǚ zǐ
(1).泛指女性。《诗·鄘风·载驰》:“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后汉书·五行志五》:“ 武陵 充县 女子 李娥 ,年六十餘,物故。”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丈夫意有在,女子乃多怨。”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虑民间女子,未闲姆训。”
(2).处女。《礼记·杂记上》:“男子附於王父则配;女子附於王母则不配。” 郑玄 注:“女子,谓未嫁者也。” 宋 苏轼 《留侯论》:“ 太史公 疑 子房 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个絶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釵荆,端庄俏丽。”
(3).女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宋芮司徒 生女子,赤而毛,弃诸堤下。”《北齐书·后主穆后传》:“母名 轻霄 ,本 穆子伦 婢也,转入侍中 宋钦道 家,姦私而生后,莫知氏族,或云后即 钦道 女子也。”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夫人﹞二男一女……女子嫁 兴元 参军 郑博古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其女子适以寡来归家居,见其父殁,亦自縊死。”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回:“家中有一个老婆,没有儿,只有一个女子,名叫 白梅英 。” ——《漢語大詞典》
(2).处女。《礼记·杂记上》:“男子附於王父则配;女子附於王母则不配。” 郑玄 注:“女子,谓未嫁者也。” 宋 苏轼 《留侯论》:“ 太史公 疑 子房 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个絶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釵荆,端庄俏丽。”
(3).女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宋芮司徒 生女子,赤而毛,弃诸堤下。”《北齐书·后主穆后传》:“母名 轻霄 ,本 穆子伦 婢也,转入侍中 宋钦道 家,姦私而生后,莫知氏族,或云后即 钦道 女子也。”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夫人﹞二男一女……女子嫁 兴元 参军 郑博古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其女子适以寡来归家居,见其父殁,亦自縊死。”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回:“家中有一个老婆,没有儿,只有一个女子,名叫 白梅英 。” ——《漢語大詞典》
七 qī《國語辭典》
七 [ qī ]
名- 介于六与八之间的自然数。大写作「柒」,阿拉伯数字作「7」。
- 文体名。参见「七体 」条。
- 民俗称丧事每七日设奠一次为「作七」,由头七到尾七共需进行七次,称为「七七」。《北史·卷八一·儒林传上·孙惠蔚传》:「从绰死后,每至七日至百日,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行道。」《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善继只是点名应客,全无哀痛之意,七中便择日安葬。」
- (「七」字通常读为阴平,惟口语中连用在去声字及轻声字之前时读为阳平,如:「七月」、「七个」。)
母 mǔ《國語辭典》
母 [ mǔ ]
名- 称谓:➊ 对妈妈的称呼。如:「母奶」、「母爱」、「父母」。《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➋ 对女性长辈的尊称。如:「姑母」、「祖母」、「师母」。
- 老妇。《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 能有所滋衍的事物。如:「字母」。
- 根源、根本。如:「失败为成功之母」。
- 雌性的。如:「母牛」、「母鸡」。
- 原本的。如:「母校」、「母金」。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诞 ( 誕 ) dàn
诞 [ dàn ]
- 大:~命。
- 欺诈,虚妄:怪~。~妄。
- 生育,人出生:~生。~辰(生日)。
- 生日:寿~。华~。圣~节。
- 放荡:放~。
三字 sān zì
(1).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北史·刘芳传》:“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於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2).知制诰的别称。 宋 陈师道 《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诗:“一官早要称三字,二鬢何须着两毛。”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知制誥’为‘三字’。”
(3).指“莫须有”三字。 清 赵翼 《岳祠铜爵》诗:“狱冤虽已昭三字,家祭终非告两 河 。”参见“ 三字狱 ”。 ——《漢語大詞典》
(2).知制诰的别称。 宋 陈师道 《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诗:“一官早要称三字,二鬢何须着两毛。”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知制誥’为‘三字’。”
(3).指“莫须有”三字。 清 赵翼 《岳祠铜爵》诗:“狱冤虽已昭三字,家祭终非告两 河 。”参见“ 三字狱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