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前年齐山得寿字,体势端方嵩岳峙。

钱时宋代〕《中秋约子温兄子山弟小酌一展寿庆两大字赋长

前年齐山得寿字,体势端方嵩岳峙。
今年包帚书庆图,更觉龙骧而虎踞。
今我幸为尧舜民,贤者送似生精神。
寿匪自天实由我,庆果何物宁缘人。
西风缥缈中秋节,满院岩花香正冽。
团圞兄弟小持觞,二字一展相娱悦。
安得突兀起高堂,名以寿庆当中央。
吾三人者和且康,年年此日岩花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前年齐山得寿体势端方嵩岳

前年 qián nián
(1).往时。《后汉书·冯衍传》:“ 上党 復有前年之祸。” 李贤 注:“前年,犹往时。”
(2).去年。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题辞》:“前年壬寅夏,条具为治大法,未卒数章,遇火而止。癸卯, 梨洲老人 识。”
(3).去年的前一年。 林默涵 《狮和龙》:“但我又想起了前年在 重庆 ,看到抗战胜利大游行。”  ——《漢語大詞典》
齐山(齊山)qí shān
山名。 唐 时属 池州 (在今 安徽 贵池 南)。 唐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诗:“ 江 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暉。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 何必独霑衣!”后人诗文中言及“齐山”,多用此典。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齐山 置酒菊花开, 秋浦 闻猿 江 上哀。”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与 牧之 高会, 齐山 诗酒, 謫仙 同载, 采石 风涛。”  ——《漢語大詞典》
得寿(得壽)de shòu
(1).延年益寿。《孔子家语·五仪》:“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丹汁入井,是以饮水而得寿。”
(2).享年。 清 戴名世 《孙宜人墓志铭》:“明年,宜人得疾,遂不起,以正月二十八日卒,得寿六十有二。”  ——《漢語大詞典》
字 zì《國語辭典》

字 [ zì ]

  1. 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如:「单字」、「汉字」、「同义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2. 本名以外另取的别号。如:「岳飞字鹏举」。《左传·隐公八年》:「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燮慨然而叹,呼干小字。」
  3. 契约、单据。如:「字据」、「空口无凭,立字为证。」《红楼梦·第六四回》:「给他十几两银子,写上一张退婚的字儿。」
  4. 发出的字音。如:「咬字清楚」、「字正腔圆」。
  5. 姓。如汉代有字长孺。
  1. 女子许嫁。如:「尚未字人」、「待字闺中」。
  2. 抚育。《左传·昭公十一年》:「其僚无子,使字敬叔。」《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过八九月,女果举一男,买媪抚字之。」
  3. 爱。《书经·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左传·成公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体势(體勢)tǐ shì
亦作“ 体埶 ”。
(1).形体态势。 汉 班固 《西都赋》:“於是天子乃登 属玉 之馆,歷 长杨 之榭,览山川之体势,观三军之杀获。”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鹤汀鳧渚,穷岛屿之縈迴,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清 姚鼐 《瓦棺寺》诗:“招提地亦古 长干 ,围入南城体势残。”
(2).指诗文字画的形体结构、气势风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 仲淹 少游文场,尝禀词律……其於句读声病,有今礼部之式焉,别析二十门,以分其体埶。”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四:“所惠 香山老人 画,是其晚年之笔,意境超远,体势雄厚。”
(3).犹情势,形势。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且 契丹 自 石晋 朝有援立之功,时已称帝,今大王世受天子建国封王之恩……乃欲拟 契丹 之称(帝),究其体势,昭然不同。”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二表》:“落内朝之职,改为外官,使节制诸将,顿失体势。”
(4).犹形状,样子。 明 徐阳辉 《脱囊颖》第四折:“呀,这些时急煎煎体势忙,有甚么漫打商量,他坐观人成败和得丧。”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夫欲物其体势,视若蔽尘,笑若龋齿,行若曲肩,自以为妍,而祇益其丑也。”  ——《漢語大詞典》
端方 duān fāng
庄重正直。《宋书·王敬弘传》:“ 敬弘 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 桓玄 谓之‘弹棊八势’。”《旧唐书·郑朗传》:“植操端方,禀气庄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看见 顾吏典 举动端方,容仪俊伟,不像个衙门中以下人,私心敬爱他。”《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雪翁 昨日有书子来,説尊驾为人不甚端方,又好交结匪类,自今以后,不敢劳尊了。”  ——《漢語大詞典》
嵩岳(嵩嶽)sōng yuè
即 嵩山 。《后汉书·马融传》:“右矕 三涂 ,左概 嵩岳 。面据 衡 阴,箕背 王屋 。” 明 谢榛 《送王侍御按河南》诗:“天连 嵩岳 寒云尽,马渡 黄河 春草生。”  ——《漢語大詞典》
峙 zhì/shì《國語辭典》

峙 [ zhì ]

  1. 耸立、对立。如:「对峙」。《文选·谢惠连·雪赋》:「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 。」《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绵绵瓜瓞,六国互峙。」
  1. 水中高土。《文选·张衡·西京赋》:「散似惊波,聚以京峙。」三国吴·薛综·注:「京,高也。水中有土曰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