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元会五逢叨侍从,欲陈嘉颂愧才粗。

任希夷宋代〕《元日班贺

百华照晓岁更初,黼座当中列辟趋。
舞蹈三回严赞唱,虔恭百拜听传呼。
麾旗簇仗朝仪肃,韎韐班庭远意孚。
元会五逢叨侍从,欲陈嘉颂愧才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元会五逢侍从嘉颂

元会(元會)yuán huì
皇帝于元旦朝会群臣称正会,也称元会。始于 汉 。 魏 晋 以降因之。《晋书·礼志下》:“ 魏武帝 都 鄴 ,正会 文昌殿 ,用 汉 仪,又设百华灯。 晋氏 受命, 武帝 更定元会仪。”《宋书·礼志一》:“正旦元会,设白虎樽於殿庭,樽盖上施白虎,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樽饮酒。” 南朝 梁武帝 《罢凤凰衔书诏》:“一日元会,太乐奏凤凰衔书伎。” 唐 杜审言 《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诗:“明朝元会日,万寿乐章陈。”  ——《漢語大詞典》
五逢
唐 戴叔伦 少女生日感怀 五逢晬日今方见,置尔怀中自惘然。
唐 白居易 洛中春游呈诸亲友 府中三遇腊,洛下五逢春。  ——《骈字类编》
叨 tāo/dāo《國語辭典》

叨 [ tāo ]

  1. 貪。常用於功名、功勞之上。《宋史·卷三六○·宗澤傳》:「當時固有阿意順旨以叨富貴者,亦有不相詭隨以獲罪戾者。」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二折》:「不說那定國謀、安邦計,到與我個濫叨功名彌天罪。」
  2. 受人好處。如:「叨光」、「叨教」。
  1. 自謙的話。忝,表非分、過分。如:「叨擾」。三國蜀·諸葛亮〈街亭之敗戮馬謖上疏〉:「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元·張翥〈西內應制即事〉詩:「老臣叨視草,進罷益沾巾。」

叨 [ dāo ]

  1. 話多、饒舌。如:「嘮叨」、「叨叨」。
侍从(侍從)shì zòng
(1).随侍帝王或尊长左右。《汉书·史丹传》:“自 元帝 为太子时, 丹 以父 高 任为中庶子,侍从十餘年。”《孔丛子·记义》:“ 宰予 对曰:‘自臣侍从夫子以来,窃见其言不离道,动不违仁。’”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 陈 、 徐 、 刘 、 应 ,才学所著,诚如来命,惜其不遂,可为痛切。凡此数子,於雍容侍从,实其人也。” 唐 元稹 《进马状》:“右臣窃闻道路相传,车驾欲蹔游幸 温汤 ,未知虚实者。臣职居守土,侍从无因。”
(2).随从伺候之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錡为侍从,听人主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至晚, 苏护 叫侍从与女子梳粧。”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岳青天》:“尝与客共谈,指其侍从曰:‘若辈惟可令其洒扫趋走,烹茶吸烟而已。’” 巴金 《将军》:“没有汽车、马车,没有侍从,没有府邸的将军,这算是什么将军呢?”
(3). 宋 代称翰林学士、给事中、六尚书、侍郎为侍从。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划一状》:“臣身为侍从,又忝长民,不可不言。”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 栗 为侍从,就其蹇浅,无以达陛下之德意志虑,示信于下。”参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侍从》。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1. 排列,摆设:~列。~兵。
  2. 述说:~述。~情。详~。~诉。~说。
  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
嘉颂(嘉頌)jiā sòng
赞颂;颂词。 汉 班固 《西都赋》:“采游童之讙謡,第从臣之嘉颂。” 唐 宋之问 《奉和幸神皋亭应制》:“多惭献嘉颂,空累属车尘。” 宋 范成大 有诗《三次喜雨诗韵少伸嘉颂》。  ——《漢語大詞典》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1.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2.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3.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1. 羞慚。如:「面有愧色」。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1.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2.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3.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4.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5. 姓。如明代有才宽。
  1.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2.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3.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粗 cū《國語辭典》

粗 [ cū ]

  1. 疏忽、不周密。如:「粗心大意」。
  2. 不精致、不细腻。如:「粗糙」、「粗茶淡饭」、「手工太粗了。」
  3. 大而厚。如:「粗声粗气」。唐·皮日休〈新秋即事〉诗三首之二:「秋期净扫云根瘦,山信回缄乳管粗。」
  4. 鲁莽、不文雅。如:「粗话」、「粗野」。
  1. 稍微、略微。如:「粗具规模」。《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嵇绍传》:「华历位内外,虽粗有善事,然阖棺之责,著于远近,兆祸始乱,华实为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